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规模反垄断将使中国市场面临价值重估

(2014-08-07 09:34:54)
标签:

垄断

安邦

反腐

外资

贸易

分类: 安邦观点
在中国坚定地推进反腐败的同时,中国也明显加强了反垄断力度。最近,中国政府部门频频对国内外企业发起反垄断调查。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年初至今,被纳入到反垄断调查的领域包括液晶面板、乳粉、药品、电信及软件等,其中不乏高通、微软等业界巨头。在8月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对汽车反垄断调查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宣布除对克莱斯勒、奥迪、奔驰的调查之外,还完成了12家日本企业的调查工作。

梳理近段时期的反垄断调查信息看,多个中国部委参与其中。7月底,国家工商总局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四个经营场所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早些时候,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正对中国汽车行业潜在垄断行为进行审查;再加上在反垄断调查中唱主角的发改委,多部委联手调查的局面显示,中国政府此次反垄断调查行动,经过了更高层级的部署,全方位地审查这些大型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经营行为。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方案,发改委负责查处涉及价格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国家工商总局负责除价格垄断行为以外的反垄断执法;商务部负责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反垄断审查。

中国的《反垄断法》于2008年施行,但为何直到5年后,从2013年起,才开始大规模运用?其中一项可能的原因是,中国政府对“中国市场”这一战略筹码更为自信,更为看重了,并且日渐娴熟地运用这一国际通行的干预手段,维护中国市场的公平竞争。

应当看到,近年被卷入反垄断调查中的这些跨国企业,在其他市场上也是反垄断调查的常客。微软此前在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多地都被指控涉嫌垄断;高通在欧盟经历了长达四年的反垄断调查;夏普、三星、LG等液晶厂商在美国及欧洲均遭遇过反垄断诉讼。这一角度看,中国政府加强反垄断调查,并非有意针对跨国企业,反而是在与国际接轨。甚至于,相比欧盟和美国动辄开出10亿欧元(美元)以上的天价罚单,市场规模紧随其后的中国,对待这些涉嫌垄断的企业,在处理上还算温和的。

令各方、尤其是外资企业担忧的是,中国政府加强反垄断,对众多外资企业发起反垄断调查,是否意味着对待外资政策发生转变,将导致贸易保护与进口替代?在不同的场合,多家外资客户都向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结合中国政府基于国家信息安全考虑,将一些外资产品剔除政府采购名单、并推动“去IOE化”扩大化的举措看,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也应看到,基于类似的理由,美国国会2012年要求政府机构免购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提供的电信设备。在“棱镜门”事件引发全球信息安全焦虑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的自我保护应当可以理解,无需过度解读。

对于这样的担忧,中国政府应当主动释放出善意,通过深化对外开放,打消外资企业的顾虑。这一方面,中国政府今年1月初向WTO政府采购协定委员会递交了最新出价清单,加快加入《政府采购协定》(GPA)谈判的步伐。加入GPA谈判涉及市场开放范围和国内法律调整两个方面,中国政府需要进一步推动相关进展。

令人关注的是,不论中国政府的动机如何,强化反垄断调查这一行为本身即意味着,中国市场的价值将面临重估。一些外资企业原有的做法,比如“高通税”、汽车厂商相对经销商的主导地位,以及过高的中国溢价,将不再可行,面临严厉的惩罚。这些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利润可能面临显著的调整。事实上,在传出监管部门对汽车行业进行反垄断调查后,路虎、奥迪等外资品牌迅速宣布了降价消息,显示中国政府的反垄断监管在增进消费者福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大规模的反垄断将使中国市场面临价值重估。从政策目标来看,反垄断不是为了打击外资,而是为了建立一个真正公平规范的市场,这既是中国企业需要的,与是外资企业需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