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启正回购明示稳中趋紧政策方向
(2014-02-19 09:36:08)
标签:
安邦银行信贷融资信托财经 |
分类: 安邦观点 |
受流动性较为充裕影响,节后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跌。2月1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端利率普遍下跌,隔夜利率回落27.10个基点至2.68%,相较于节前的4.4350%更是下跌了175.5个基点,1周以及1月期利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惟2周期利率小幅上涨15.60个基点4.6390%,相信是因月末因素所致,但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从整个2014年开年看,央行在保持银行间流动性上这一点做得不错,即使1月一贯是流动性紧张的月份,隔夜SHIBOR最高也没有到5%。而在2011年和2012年,隔夜SHIBOR在年初分别飙到过7.9997%和8.1667%。2013年年初的银行间市场虽然表现平稳,但到年中却迎来了一段刻骨铭心的“钱荒”,让各方对央行的立场猜疑不已。
一般认为,央行去年中发动“钱荒”,是为了倒逼银行间去杠杆,治理同业业务资金池。在这一方面,放任资金利率大幅上涨,的确能够让过分依赖拆借业务的银行感受到流动性压力,但负面影响也同样明显,容易引发批量违约,以至系统性风险。今年1月,由于节前季末因素,市场利率月底再度走高。但与“钱荒”期间不同,央行连续采取公开市场逆回购及常设借贷便利等多种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央行对待流动性紧张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也让市场憧憬2014年的货币政策不会像此前宣诸的那样偏紧。
不过,央行在节前的“宽容”更应视作避免极端情况重临,而非货币政策转向。春节假期后首周,在逆回购工具到期、公开市场存在4500亿回笼压力的情况下,央行选择按兵不动,任资金回流体内;本周,在没有任何公开市场到期的情况下,央行18日进行480亿元人民币14天期正回购,中标利率为3.80%,延续公开市场净回笼的局面。这是央行时隔8个月后再次重启正回购,量虽然不大,但足以引导市场预期,明示稳中趋紧的货币政策方向。与此同时,央行的正回购也为市场利率设置了一个“政策底”,当隔夜SHIBOR跌破3%,1周利率跌破4%,便会触发央行的操作。当然,这一“政策底”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此外,虽然今年年初的利率水平总体平稳,但相比于去年同期,短端利率中枢水平依然整体上移,同样代表了“稳中趋紧”的政策含义。
从年初的公开市场操作看,今年的政策基调可以归结为“保持稳定”,既不会开闸放水,也不会放任“钱荒”,而是将利率稳定在相对较高,但又不走极端的位置。央行希望,在适当的利率水平下,既有的去杠杆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贯彻,而且不会引起市场恐慌。不过,最终的结果可能不会有预想中这样美好。银行业务出表,以及银行间市场资金池的形成,都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并不是资金供给端的倒逼就能化解得了的。
简单而言,在实际利率市场化,而存款利率上限依然管制的情况下,长期资金市场得不到有效发育,银行只能采取变相高息揽储,以及期限错配的方式,将资产与负债端的期限拉平。这样的市场现实不发生改变,“影子银行”及资金池业务就永远存在着空间,而且会随着监管的日趋严格,衍生出更多千奇百怪的金融创新来——贷款不行走信托,信托被堵走基金子公司,基金子公司被堵走私募债……原本市场监管就落后于金融创新,再加上国内金融监管呈现一行三会的多头格局,只会让风险防不胜防。而这并非央行的货币政策所能够调节得了的,需要推动金融改革深化,理顺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尤其是实际利率市场化与分业监管模式的关系。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央行的管辖范畴。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央行重启正回购,明示稳中趋紧的政策方向。从年初的公开市场操作看,央行将在推动银行间去杠杆的同时,避免极端情况重演。更加严格的“影子银行”监管规定可期,但能否解决问题值得商榷。影子银行或者资金池业务的治理超出了央行的管辖范畴,需要推动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才能找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