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财政预算需要挤出泡沫!

(2013-12-09 14:21:15)
标签:

安邦

资金

预算

央行

制度

财经

分类: 安邦观点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2013年10月政府存款余额为41163亿元,比9月份政府存款34480亿元增长6683亿元,增幅达19%。这是中国政府存款余额首次创纪录地突破4万亿元。

政府存款也叫国库存款,集中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基金收入和央企红利上缴收入,其中,非税收入等通过过渡账户最终也汇总到了国库。政府存款积累如此之多,这给市场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惑:政府一方面喊缺钱,一方面为何又积累了如此多的存款?政府今年会不会又突击花钱?政府账上积压了这么多的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出了什么问题?如果政府存款大量积压是常态,中国的财政预算机制是不是出了问题?

社会上一般会关注政府突击花钱的问题。年底突击花钱是各级政府的常态,根据财政部披露的数据,2009年,各级政府在最后一个月花掉了2万亿元左右,接近全年财政支出的1/3;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1.8万亿元和1.2万亿元,2012年又重新回到2万亿元水平。在突击花钱之下,相当多资金的使用存在混乱,大量的乱花钱、腐败现象都隐藏其中。今年还有一个不利因素——受今年“三公经费”、八项规定等影响,不仅憋住了政府此前的一部分花钱,年底的突击花钱也将受到遏制。

有学者把政府存款积压归因于预算管理制度有缺陷。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认为,中国财政体制中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太大,存在财政拨款延迟、不及时以及国库管理的漏洞,特别是对政府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专户管理混乱。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称,目前我国的财政预算没有拨付这方面的制度和规则,财政资金如何拨付,用款单位没有权力,这完全由财政部门来决定。此外,“国库资金没有及时拨付,缺乏明细的规则,我们的预算批复又比较慢,加上各级财政部门层层批复,从预算到执行至少推迟了三四个月。”学者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亟需改革财政预算特定制度。

有意思的是,对于涉及国库资金使用效率的两个关键环节——央行与财政部,学者们认为,财政部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因为拨付令是由财政部门下达,央行只是负责执行,因此对资金积压的问题,主要责任还是在财政部。

不过在安邦(ANBOUND)的智库学者看来,国库资金积压的实质,恐怕不只是预算管理的问题。比较一下政府存款余额占预算总额的比例就能发现问题:以2013年全国财政支出预算13.82万亿元计算,4万亿元政府存款的比重近30%。国库资金是国家财政能力的体现,必须保持一定的资金数量。但如果有数万亿元资金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花掉,有30%的预算资金不能付出实施,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也太低。尤其是考虑到许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发展领域缺乏资金,更加凸显出财政资金积压的低效问题。

更值得反思的是,如果财政预算资金多年出现积压,是否说明我们财政预算本身就有问题?比如,今年仅仅因为八项规定、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有很多政府资金既不敢花又没投给民生,导致资金积压特别严重。这足以说明过去的预算资金很可能是有大量水分的,许多不该花的钱被列入了财政预算之中。尤其是中国近几年还在不断扩张赤字,2012年财政赤字8000亿元,2013年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如果一方面预算之中有水分,另一方面还在扩张赤字,这样的财政预算无疑存在很大的问题。

财政预算问题的影响很广泛,它是财政资金使用的“终端需求”,是直接刺激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动力,也是刺激政府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动力。多年以来,中国每年的财政收入与GDP之比已经超过25%,每年有如此大比例的国民财富创造被政府收走,如果中国的财政预算中带有大量的水分,那么市场和老百姓会很自然地问:中国是不是应该大幅减税?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我们认为,国库资金的大量积压,问题不仅出在预算管理制度,还出财政预算制度本身。中国的财政预算本身需要挤出泡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