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邦农业粮食安全海关财经 |
分类: 安邦观点 |
人口大国的粮食问题一定要有自我掌控能力,这是一个符合国情的战略支点。但如果把它扩大到整个农业领域,并且极端化为完全意义上的自给自足,无疑是另一种盲目自大的错误策略。道理基于一个简单却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中国在粮食问题上早已不能自给自足了!
安邦(ANBOUND)智库团队的跟踪研究发现,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在日趋下降。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1至12月,中国进口谷物为1398万吨,进口大豆5838万吨,数量增长分别156.7%、11.2%,金额增长分别为134.2%、17.6%。以中国2012年粮食进口总量7236万吨来计,相当于中国当年粮食产量的12.2%,占当年中国获得粮食总量(自产量+进口量)的比例高达近11%。如果计算广义的粮食,中国的进口依存度可能更高。
2008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计划将中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12年2月15日,中国农业部又表示,中国打算保持粮食基本自给的目标。从实际进口粮食的规模来看,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只有不到88%,离95%的自给率目标已经越来越远。这是一个必须承认的现实。
但是,粮食自给率高低与粮食安全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安邦(ANBOUND)高级研究员贺军多次强调,所谓粮食安全,应该主要看是否可以安全地获得粮食,即“可获得性”。就此而言,自给自足是一种安全;能够从国际市场上安全地买回足够的粮食,也是一种安全;能够在海外买地种田满足粮食需求,同样也是一种安全。对粮食如此,对整个农业同样如此。
中国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迅速降低,也是推动中国迅速转变农业安全观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污染状况都在日益恶化。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南粮北运”格局,变成了“北粮南运”。农业部的数字显示,200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并且不断扩大,2012年逆差达到492亿美元,其中谷物净进口接近1400万吨,大豆进口5839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960万吨。这都是中国对农产品需求增多、但生产供应跟不上的结果。
安邦(ANBOUND)农业研究团队表示,中国的人均农业资源很低,实际上,中国很多耕地并不适合种植作物,而在世界很多地方,如南美、非洲有很多适合种植作物的良田,其种植成本远低于国内,如果能在合理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利用国外农业资源,可以极大降低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成本,其中包括为保障粮食安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环境成本。畜牧业和养殖业同样如此,以中国目前的资源承载能力,畜牧业和养殖业产生的粪便污染就是很多农村地区所无法承受的。就此而言,双汇集团收购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商Smithfield公司,实在是对中国大有益处。最难得的是,美国的监管机构会在猪肉的安全上严格把关,这也是中国公司的监管制度上的收获。
安邦(ANBOUND)的智库团队强调,中国应该实行多元化的农业安全战略,在强调国内生产保障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国际农业市场和国外农业资源。虽然我国早在2006年就已经确立了农业“走出去”战略,但由于国内一贯的以自给自足为主的保障粮食安全思路以及早期农业走出去企业遭遇的失败,直到2009年,农业部官员都表示不推动农业企业“走出去”,然而随着近几年粮食危机的爆发、国内粮食需求的增加,以及部分企业的成功,这种思路逐渐转变,2010年农业部部长才明确表示,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机遇已经成熟。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农业资源退化和中国农产品需求增加的现实,使得中国必须调整农业安全观。着眼于全球市场、全球资源,中国应该实行多元化的农业安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