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发改委安邦粮食农业耕地财经 |
分类: 安邦观点 |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2012年曾表示,中国要保证农产品完全自给,需要有30亿亩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但现在只有24亿亩,也就是说大约有20%左右的缺口。陈锡文透露的信息是,中国已经缺乏保持农产品自给的耕地基础了。
而根据安邦掌握的信息,中国一直高调坚持的18亿亩耕地红线,实际上可能早已被突破了。还要指出的是,耕地除了要有面积,还要有质量。在近年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除了耕地面积在减少,耕地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在一些传统产粮大省,由于工业发展带来严重污染,使得耕地质量严重下降,辽宁、湖南、广东等多个地方都曾出现过重金属大米、重金属蔬菜的案例,显示出耕地污染和水污染给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打击。
这种情况对中国的农业战略和粮食安全战略都提出了新要求。安邦的智库学者认为,有两点对中国非常重要:一是基于全球来保障粮食安全,二是基于全球资源来布局农业生产。
对于第一点,安邦研究团队过去已有详细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将会参与国际粮食市场和粮食贸易才能保证国内粮食安全,而增长中的“中国需求”将对国际粮价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1至12月,中国进口谷物为1398万吨,进口大豆5838万吨(2011年全年分别为545万吨、5250万吨)。以中国2012年的粮食进口总量(包括大豆)7236万吨来计,已相当于中国去年粮食产量的12.2%,占当年中国获得粮食总量(自产量+进口量)的比例高达近11%。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广义粮食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1/3,在不久的将来,还将很快接近或超过一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粮食贸易主要集中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美洲国家,集中度甚至超过国际石油主产地。
在中国无法提供足够的高质量耕地和水资源的情况下,全球布局农业生产就成了中国的应有之举。正如安邦多年来一直强调的,进口粮食就是进口耕地和水资源,在国内粮食生产潜力无法继续提高的情况下,获得海外的耕地也就构成了中国粮食安全极其重要的一环。实际上,国内已有一些农业企业“走出去”了,以重粮集团、中粮集团和黑龙江农垦总局为典型代表。其中,重粮集团已投资25.03亿元在巴西建设大豆基地,并计划在巴西、阿根廷、加拿大等地建成5个境外大豆、油菜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黑龙江农垦总局计划到2015年,在俄罗斯、巴西、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建设粮食种植、畜牧养殖、木材采伐等“域外垦区”超过4000万亩。中农发集团是重点在非洲、南美、澳洲、东南亚开发农业、渔业等资源,未来三五年内开发利用境外农业土地的目标是1000万-3000万亩。
在政府层面,中国也已开始进行政策布局。如国家发改委起草完成的“农业走出去战略规划”规定,未来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农、林、渔(业)”都将获得包括财政、金融、税收和保险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支持。此前,财政部、商务部还将重点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农、林、渔和矿业的合作。
从智库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在全球布局农业投资和贸易的战略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在政策上也应该更加系统,政府要做好配套,尤其是对海外投资农业的金融支持,以及包括信息支持在内的其他配套支持。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要保障未来中国的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中国必须着眼于全球进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