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邦银行业金融不良贷款证券化财经 |
分类: 智库高地 |
从2005年到2010年的5年间,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先后在港上市。除农行外,建行、中行和工行改制重组上市的一大特点就是都引进了高盛等国际投行以及金融财团。按照当时的说法是,引进外海战略投资者,一方面可以引进战略投资资本,弥补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引进国际投行和金融财团的管理经验,实现战略投资的目的。从战略目的实现来看,这个当初的改革意图可以说并未完全实现,但这个问题不是智库的关注重点,我们研究高盛这次减持工行的行动,与现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趋势有关,我对现在全球金融趋势和市场大格局的判断是,一场做空中国银行业的大潮正在成型,必须引起决策层的高度警惕,早谋应对之策!
我还记得过去在同世界银行研究局高层讨论问题时所持的观点,中国有点债务问题并不奇怪,哪个国家都有债务,没有才应该奇怪,关键是有债务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债务的规模;世界上有人浑水摸鱼想“做空”,这也不奇怪,这是资本市场的必然反映,也是全球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所以可怕的不是“做空”的存在,可怕的是对“做空”大潮的形成和来临麻木不仁。我认为对于“做空”大潮的来临,应该关注这样几个重要的信息,并将之放在一个逻辑模型里面分析。
首先,高盛作为世界知名的投资银行,现在显然也在实质上加入到了“做空”的行列,这个巨头的行动,不是第一次“做空”中国银行业,而是它选择的时机老辣、敏感,不可能不在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大家都会停下来问一问,中国银行业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而中国银行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体制上的不确定性,很多问题不问还好,一问可能问题还会被放大。其次,质疑中国债务问题的新闻报道最近连篇累牍,不断地出现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上,这种形势过去是没有的,以前大多是专业人士的讨论涉及中国的各种债务问题,现在则是全球媒体的普遍关心,这意味着“做空”中国将会得到更多全球投资者的支持和理解,大规模“做空”的气氛已经成熟了。第三,从全球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一些关键的市场“做空”动作已经启动,凡是研究全球金融市场和趋势的人,大家都会关心“做空”推手的活动特点。
在这方面,最有意思和最具代表性的信息还是来自与浑水公司。
浑水创始人Carson Block称,中国的不良贷款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并不只地方政府债务,同时也包括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借贷。他在写给彭博的邮件中表示,他认为中国不良贷款“数据大大低估了劣质贷款的问题可能存在的范围,我们相信,中国银行系统将因市场抛售遭受重创,政府将不得不重组一批银行。”由于监管机构放松存贷款定价以刺激竞争,中国银行业正面临着违约上升和利润增长放缓的问题。中国的不良贷款已经连续6个季度上升,这种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做空”渣打银行的债券,因为这个香港银行的大部分利润都来自亚洲。他表示,渣打这家总部在伦敦的银行没有政府支持,并且有很多新兴市场的贷款,这些贷款很容易受到中国负面增长消息的影响,这些因素促使他做空渣打。不过他也承认,由于中国最大的银行都是国有的,这使得“做空”这些个国家的国有银行“有点困难”。但问题是,Carson Block做不到的事情,如果市场气氛被调动了起来,那么其他投资者会帮助他实现“做空”的目标,从而大大拉升做空的利润幅度。而日渐扩大的“做空”的利润显然又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于是一场“做空”的大潮就有可能形成。
正如过去安邦谨慎地观察到外部资本持续流入中国的迹象,建议央行考虑小幅度的减息一样,我还要在这里建议央行以及有关决策部门,一定要注意这种潜在的“做空”大潮的来临,提早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中国银行体系始终承受着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巨大压力,这未必是银行体系的问题,而是经济增长的问题,属于宏观问题,但压力却集中在银行体系当中,使得银行体系充满着不确定性,给了做空者以明显的机会。因此解决这个最大的问题——债务问题,是清除全球金融市场“做空”企图的关键。
究竟如何来做呢?我认为对债务打包证券化应该是出路之一,尤其是面向国际市场的以人民币定下的产品的发行,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是一大笔人民币资产;另一方面这是一种对于债务的解决方案,告诉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的债务,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等待问题恶化;第三为全球“做多”中国银行业的力量,提供一条通道,激发其活力。如这次淡马锡就接盘了高盛的抛盘,“做多”力量还是存在的。从现在的情况看,由于人民币的利率水平和升值空间还存在,因此债券的发行条件还是不错的。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做空中国银行业的大潮正在成型,对此应该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