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邦智库
安邦智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15
  • 关注人气:4,9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改委大幅上调油价极不慎重!

(2012-03-21 10:54:01)
标签:

两会

石油

发改委

大幅

上调

油价

成品油

两桶油

资源价格

风险

安邦

财经

  “两会”刚结束不久,国家发改委就发出通知,自3月20日起上调成品油零售价,汽、柴油每吨均提高60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9180元和8330元。全国平均93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44元和0.51元。这次调价有两大特点:一是间隔很短。今年2月8日发改委已上调过一次油价,此次上调则形成了每月一涨的节奏;二是幅度极大。过去油价上调幅度大多在300左右,这次则大幅上调600元。
  为什么要大幅上调油价?发改委价格司官员解释,今年2月8日提高成品油价格后,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创2011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2月24日,按照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经符合涨价标准,目前涨幅已经超过10%,因此,国家相应提高了国内汽、柴油价格。发改委官员还称,如果严格按照机制,应该涨700元,考虑我国的承受能力,此次调整600元。
  看来,发改委上调油价还是手下留情了,中国市场的所有成品油消费者应该为此感谢发改委!此次上调之后,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迎来“8元”时代,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安邦过去预测过的10元油价时代即将到来。
  油价上调的最大受益者当属两大石油垄断企业。按照中国2011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43亿吨来计算,成品油的生产者将会增收1468亿元!由于国内成品油的供应基本为两大石油巨头所把持,此次增收的绝大部分将会落入“两桶油”的腰包。有市场分析人士称,600元/吨的大幅上涨有望令中石油、中石化的炼油板块扭亏为盈。垄断真是个好东西,随便涨一涨价格,就能产生每天近4亿元的净收入!
  虽然国家发改委对此次上调油价的证据凿凿,但如果放在今年的宏观背景下来看,我们认为,发改委此次大幅上涨油价极不慎重。这种受到石油巨头影响的油价调控,在满足了局部利益的同时,对整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冲击。
  石油作为一种基础能源,对民生和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甚大。今年“两会”上,民生问题、企业生存环境都是热点,原材料、资金成本、劳动力价格等要素的上涨,已经让很多中小企业苦不堪言。国家发改委自己也曾说,对今年的物价形势不能过于乐观。现在“两会”刚一结束,发改委却立刻上调油价!显然,这是2月CPI数据公布之后发改委出台最快的价格调控政策了,今年以来,虽然市场上放松调控的呼声不断,而决策层出于慎重考虑,货币政策不敢松、房地产调控也不敢松,但是,就是油价敢率先上调,实质上抢占了CPI下降腾出来的政策空间!
  由此可以看到,中央的民生政策在油价问题上根本得不到体现,以油价上涨来保障石油巨头的利益,仍然是政策执行中的重中之重。从此次发改委上调油价,可以明显看到发改委与中央的差异:中央在强调民生、控制物价,发改委则在不断上调油价,从而推动物价上涨;中央强调扩大内需和消费,而发改委称扩内需不能只谈消费,投资也是内需。不需要多敏锐的观察力就能发现:在中国的宏观政策层面,明显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安邦高级研究员贺军认为,在上调油价的诸多理由中,有几个“伪理由”尤其值得批驳。一是上调油价意在“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抑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促进资源节约”。然而,石油消费构成的变化是中长期的事情,一两次涨价根本无助于推动转变。中国的石油消费,要么是对油价根本不在乎的公车消费,要么是不能不用油的刚性需求,都不会因油价上调而减少。
  二是油价上调有利于资源价格改革。中国的资源价格机制的确存在问题,需要改革。但是,价格机制改革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条件——打破垄断。中国一方面不放开国企对石油进口的专营,另一方面又要上调油价来搞资源价格改革,这不是很荒唐吗?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值得警惕的是,在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的时候,大幅上调油价是极不妥当的政策,我们不能因为一两家垄断央企的利益,就冒造成市场和社会动荡的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