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统计指标替代GDP的意义可能被高估了
(2011-10-28 10:13:47)
标签:
统计指标cdigdp经济增长维度统计成本高估财经 |
分类: 安邦观点 |
据《人民日报》26日报道,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GDP指数存在缺陷,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经济增长质量、收入差距等问题。并表示,综合发展指数(CDI)正在研究中,尝试使用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基尼系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三个指标反映收入分配,使用城乡居民收入指标、恩格尔系数等指标来反映生活质量。
对此,有评论认为,由于CDI指标更加契合实际发展状态,以CDI顶班GDP将是改变GDP崇拜,改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开端。不过,在我们看来,以新统计指标替代GDP的意义可能被高估了。
首先需要辨析清楚一件事情,GDP指数存在缺陷与GDP崇拜所导致的后果有无关系。我们认为,这二者之间基本上风马牛不相及。须知,除GDP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指标,完全可以衡量环境破坏和污染程度、经济增长质量与收入差距,比如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植被覆盖率、固定资产折旧率、基尼系数等,但它们都没有被纳入到政绩考核的标准中。再考虑到GDP并非中国独有,也在其他国家大量运用,但却不见其他国家也发生GDP崇拜。可见,GDP崇拜并非因GDP指标的缺陷而生,实在是经济官员们自发的选择。有错的不是指标,是人。换言之,即使以CDI替代GDP,真能避免GDP崇拜么?在中国国民经济统计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譬如绿色GDP,最终因为各种原因被遗弃。
再来看看,CDI真的有传说中那么神奇么?也不尽然。众所周知,社会发展具有多个维度,而若想将这多个维度统一到一个指标之中,势必涉及到权重问题,有时,仅凭权重的调整就足以改变座次排名。若想以主观赋予的权重来衡量客观的社会发展水平,恐怕到头来只会演变成有理说不清的局面,因这其中涉及到价值判断,而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价值判断是多元的。
第三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是,以CDI顶班GDP会造成什么影响。首先便是该数据不可比,既无历史数据(由于中国指标体系在发展中完善,早期统计数据有限,综合衡量多个维度的CDI将面临历史数据奇短无比的尴尬),也没有横截面数据(国际上独此一号),而不可比的数据没有意义;其次,统计成本可能会非常高,GDP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得到普及,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统计比较规范,口径较为统一,标准化程度高,成本低;还有就是“造假”的难度会变小,数据造假在中国并非新鲜事,各省GDP增速全体高于全国增速即是例证,衡量多个维度的CDI造假空间将更大,而失真的统计指标自然也就失去了其意义。
不过,如果CDI指标不顶用,又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认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并不在于发明某个指标。事实上,如果仅仅作为考核官员绩效的指标,现行指标体系已完全足够,就看如何运用。中国真正欠缺的是合理的制度安排及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比如到目前为止,社会发展领域还有很多法律空白亟待填补,比如环保政策,在中国屡屡难以执行,节能减排往往变相成为拉闸限电。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在内部讨论时以城市发展举例,他指出,作为城市,强调GDP是不可思议的。城市的关键是商业繁荣,一定要重视商业。要开放商业房地产,要改善经商环境,要鼓励商业的发展,这才是正确的城市发展之路。没有商业繁荣,哪来的城市繁荣?所以,换一个指标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关键是思维的更新。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我们看来,不能高估以CDI替代GDP的意义。对于中国而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不在于发明某个综合指标,欠缺的是合理的制度安排及对制度的严格执行。
对此,有评论认为,由于CDI指标更加契合实际发展状态,以CDI顶班GDP将是改变GDP崇拜,改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开端。不过,在我们看来,以新统计指标替代GDP的意义可能被高估了。
首先需要辨析清楚一件事情,GDP指数存在缺陷与GDP崇拜所导致的后果有无关系。我们认为,这二者之间基本上风马牛不相及。须知,除GDP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指标,完全可以衡量环境破坏和污染程度、经济增长质量与收入差距,比如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植被覆盖率、固定资产折旧率、基尼系数等,但它们都没有被纳入到政绩考核的标准中。再考虑到GDP并非中国独有,也在其他国家大量运用,但却不见其他国家也发生GDP崇拜。可见,GDP崇拜并非因GDP指标的缺陷而生,实在是经济官员们自发的选择。有错的不是指标,是人。换言之,即使以CDI替代GDP,真能避免GDP崇拜么?在中国国民经济统计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譬如绿色GDP,最终因为各种原因被遗弃。
再来看看,CDI真的有传说中那么神奇么?也不尽然。众所周知,社会发展具有多个维度,而若想将这多个维度统一到一个指标之中,势必涉及到权重问题,有时,仅凭权重的调整就足以改变座次排名。若想以主观赋予的权重来衡量客观的社会发展水平,恐怕到头来只会演变成有理说不清的局面,因这其中涉及到价值判断,而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价值判断是多元的。
第三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是,以CDI顶班GDP会造成什么影响。首先便是该数据不可比,既无历史数据(由于中国指标体系在发展中完善,早期统计数据有限,综合衡量多个维度的CDI将面临历史数据奇短无比的尴尬),也没有横截面数据(国际上独此一号),而不可比的数据没有意义;其次,统计成本可能会非常高,GDP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得到普及,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统计比较规范,口径较为统一,标准化程度高,成本低;还有就是“造假”的难度会变小,数据造假在中国并非新鲜事,各省GDP增速全体高于全国增速即是例证,衡量多个维度的CDI造假空间将更大,而失真的统计指标自然也就失去了其意义。
不过,如果CDI指标不顶用,又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认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并不在于发明某个指标。事实上,如果仅仅作为考核官员绩效的指标,现行指标体系已完全足够,就看如何运用。中国真正欠缺的是合理的制度安排及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比如到目前为止,社会发展领域还有很多法律空白亟待填补,比如环保政策,在中国屡屡难以执行,节能减排往往变相成为拉闸限电。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在内部讨论时以城市发展举例,他指出,作为城市,强调GDP是不可思议的。城市的关键是商业繁荣,一定要重视商业。要开放商业房地产,要改善经商环境,要鼓励商业的发展,这才是正确的城市发展之路。没有商业繁荣,哪来的城市繁荣?所以,换一个指标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关键是思维的更新。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我们看来,不能高估以CDI替代GDP的意义。对于中国而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不在于发明某个综合指标,欠缺的是合理的制度安排及对制度的严格执行。
后一篇:松下巨亏背后是制造业转型大潮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