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级强震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掀起了一阵波澜。基于以往应对自然灾害冲击的经验,市场总体还是相对平稳。然而,随着3月15日福岛核电站机组的连环爆炸和起火,核辐射的阴云重新笼罩了市场。当天日经指数盘中一度暴跌14%,亚太、欧洲的主要股市,乃至石油、黄金等期货品种无一幸免。同样是3月15日,在最新的议息会议结束后,美联储宣布,将继续实施政府债券购买计划,并继续承诺在较长时期内将短期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美联储符合预期的宽松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士气,使当天美国股市的跌幅明显收窄。
虽然美联储此次并未直接提及日本地震,但这一事件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影响想必美联储官员已有所评估。从议息结果上看,美联储还是选择以静制动,按既定的步伐来走。相比之下,身处风暴中心的日本央行可就没法那么“淡定”了。对外,日本央行需要干预外汇市场,以防日元因资本回流而过度升值,从而保护贸易部门,促进经济复苏。对内,日本央行需要干预本国的股市债市,防止恐慌性抛售造成的股市崩盘,并为灾后重建的筹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日本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已无悬念。实际上,自强震发生以来,日本央行已向金融市场注入18万亿日元(约合2195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对于欧洲和中国央行而言,也要关心日本强震对本地区造成的影响。以德国央行为模板建立的欧洲央行素来以反通胀为首要目标,在欧元区2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突破2%的目标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3月措辞严厉地抛出了加息的暗示。然而,日本强震后,欧洲是否加息又增添了新的变数。首先,石油价格大幅回落,通胀压力暂时得以缓解。1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收于每桶97.18美元,大跌3.96%;伦敦市场4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大跌4.5%,收于每桶108.52美元,为3周以来首次跌至每桶110美元以下。其次,欧洲央行颇为关注的经济预期指数在3月份由2月的15.7降至14.1,结束此前连续4个月的上升趋势。而且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短期内经济放缓的可能性很大,德国股市更是领跌欧洲股市,三个交易日内便从7000点上方一度急跌至6500点左右。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可能会让欧洲央行在加息问题上愈加慎重。
相比欧洲央行的左右为难,中国央行则要轻松一些。虽然目前国内的通胀形势还难言见顶,但货币和信贷调控在经过数月的努力之后,终于回落到了调控目标之内。现在,日本核辐射事件尚未最终明晰,这可能会促使央行选择观望一段时期。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核辐射的处理、中国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进口物资的价格变动等重要信息都有望趋于明朗,届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政策走向,似乎是慎重之举。当然,观望并不等于放松,因为三四月份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且物价和楼市调控仍要求收紧银根。因此,可以期望政策力度在一段时期内维持平稳,但并不能认为这就是紧缩政策的拐点。如果后期经济增长无忧、通胀继续高企,那么货币政策完全有可能进一步收紧。
突如其来的日本强震与核辐射事件,让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又多了一层考虑。相比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相对明确的方向而言,欧洲央行和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变数可能更多一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