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邦智库
安邦智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15
  • 关注人气:4,9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消费转型亟需税收制度的彻底改革

(2010-12-02 09:31:34)
标签:

财经

经济

中国

税收制度

海关课税

高税负

安邦观点

安邦智库

杂谈

分类: 安邦观点

    安邦咨询公司研究员李浩

    中国向消费社会转型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最近中国海关对个人物品征税事件提供了很好的例子。
    海关总署54号令规定:“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超出5000元人民币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经海关审核确属自用的;进境非居民旅客携带拟留在中国境内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超出人民币2000元的,海关仅对超出部分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征税,对不可分割的单件物品,全额征税。”此令一出,指责之声四起。有准备归国的留学生在网上发帖出招应对:回国用塑料袋装行李,因为两个手提箱就得2000元了;IPAD就地处理;回国只穿内衣内裤;手机、电脑、相机卖掉;mp3卖掉;最好光着身子回来,保证自用物品金额低于5000元人民币。还有人建议,如果想从境外带入IPAD,最好出境前带一个高仿真的IPAD壳,回来时好应付海关。
    这些中国式的智慧,是面对海关征税政策无奈的冷幽默。在国外就卖3000多元人民币的IPAD在入境时却要交1000元的税,怎么看都不合理。我们不禁要问:关税在为谁服务?要知道,相当一部分IPAD本就是在国内生产,为什么消费者冒着被查处的危险,采用蚂蚁搬家的办法从国外再带回来?拿IPAD来说,这是一件暂时没有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垄断性商品,对其征收高额关税,既不涉及产业保护,又无关国内就业,最后也就是为政府创收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对此批评,“好好的老百姓过关买点儿几千块钱的东西也要收税,挣这点小钱干吗?”
    实际上,目前社会上对上述海关新政的口诛笔伐,并不完全是为了今后带货方便点,而是长期积累的对于高税负消费环境的不满,只不过现在被IPAD征税事件给点燃了。尤其是在建设消费型社会已经成为国内政策方向的时候,国内恶劣消费环境的负面影响就更显得突出。安邦多次分析指出,中国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最缺的就是制度——有利于居民消费的法律、规定和严格的市场管理。现在看来,不合时宜的税收制度也是其中之一。
    过去,中国的税收政策都是向外倾斜,支持出口创汇。如出口商品的综合退税率从原来的9.8%提高到了现在的13.5%,部分商品高达17%。出口退税的本质是用财政资源来补贴出口部门,而在中国以低价政策来获得国际市场的时候,就是中国拿财政资源来补贴国外消费者。这是很可笑的税收制度,中国工人以低廉的工资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提供给国外消费者,自己劳动纳的税也被用来继续补贴。这种制度的结果就是在限制国内消费者收入的增长,进而削弱消费能力。而在进口政策上,当进口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后,增值部分要收取17%的增值税,这也是国内消费者甘冒风险去国外买IPAD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给境外消费者以低税率产品,另一方面却对入境商品征收高关税,建设消费型社会又从何谈起?这些政策造成了同样的商品“外贱内贵”的局面。
    不合理的关税只是不合理的税收体系的一部分。总体来看,中国消费者的税负惊人。据去年年底发布的福布斯全球税务负担指数显示,中国消费者的税务负担排在了全球第二的位置。一个普通的中国工薪族,如果购房、买车的话,一生要承担的各种税额将超过15万元。更有专家说,加上“隐形税”,远远不止15万。沉重的压力下,居民拿什么消费?
    同时,在居民收入被税收拿走相对有分量的一部分之外,很多方面还要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加高昂的生活成本。一双耐克运动鞋,在美国售价32.99美元(约合人民币224元),出口转港回内地,身价竟然涨到了668元人民币,这种现象可以说是相当普遍。问题出在哪?除了上述关税原因外,国内流通领域的高税负成本更是脱不了干系,这也是目前商品大涨价的重要推手。其中,包括流通环节中各种增值税、消费税、燃油税等等,还有菜场摊贩的管理费。
    最终分析结论:
    中国的税收政策应该着眼于大局,着眼于建设消费型社会、促进结构转型的大局。要建设消费型社会,中国首先要改革那些不合理的税收制度,打掉消费之路上的障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