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拆毁性建设”与高代价GDP

(2010-11-01 10:07:20)
标签:

经济

财经

a股市场

拆毁性建设

高代价

gdp

安邦观点

安邦智库

杂谈

分类: 智库高地

    针对中国目前以“大拆大建”拉动GDP增长的现象,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创造了一个新词:“拆毁性建设”。郭树清指出,中国的能源和环境状况令人担忧,在相当大程度上,我们的能源消费模式正在趋同于美国,不断地买车、修路、摊大城市。另外,全国城市规划和建设随意性很大,相当一大部分GDP靠拆迁。这种马路反复修,房屋不断拆迁等创造的增加值,都要计入建筑业,计入GDP,但实际财富和国民福利并没有增加。

    一些地方,农民让土房变砖房、砖房变楼房、楼房变更大的楼房,但是由于过度分散,没有配套设施,许多就建在稻田里,现在又开始拆毁、迁建和集中。浪费太大,而且按照统计规则,它都计算在储蓄、投资、积累里面,而最终的社会净增财富和福利就大打折扣。在追求这种边拆边建的GDP的过程中,就使得中国对世界资源的胃口越来越大。比如,近年来全球石油的新增需求一半来自中国;铁矿石和主要金属40%左右由中国消耗;水泥和玻璃大约50%由中国消耗。

    GDP的增长很大部分是依靠资源的超强度投入,而实现的财富积累和国民福祉却相对很少,这是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的老路子,中国要想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避免大搞“拆毁性建设”,停止付出高代价来追求GDP增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