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科学》教材了!”丁老师在办公室里招呼着,一摊旧书,还有一大包带着红色扎绳的新书堆放在地上。因为提倡环保节约,科学书每学期都要回收重复使用,只补给一部分新书。这次平均算下来,我班可以领到十五本新书。
数书的空当大家聊起分书的话题。“新书给好孩子用,那些调皮的学生给了也浪费。”这一提议立刻引来刘老师的附和,“对,按上学期的科学成绩分,新书就算是给学习好的奖励。”“太麻烦了,随便发吧,无所谓的。”新接班的王老师说得很轻松。其实,为了激励孩子,我曾奖励过,为了方便快捷,也曾随便发过,只是每一次学生都有埋怨不满,围绕分书的话题也闹个不停。数好了书,放在桌上,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王老师,同学们都抢新书,班里乱套了!”一孩子冲进办公室喊道。王老师皱起眉头跟了出去。望着自己眼前的“大杂烩”,我决定试一试自己的计划。
看着我抱着书走进来,孩子们很兴奋。“这是今年的科学书,新书十五本,旧书四十本,你们说该怎样分?”
我问。“按成绩来分!”说话的是科学成绩最好的瑞,一副胜券在握的得意相。“不行,抽签!”调皮的航也有智慧,至少这样他还有机会。“石头剪刀布,赢的拿新书!”蒋的建议乐得大家前仰后合。大多数的孩子对分书是沉默的,似乎更多的是担心自己领到旧书。
“那有谁想要新书?”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手。
“谁想要旧书?”只有慧一个人笑眯眯地举起了手。“为什么要旧书?”我回以微笑,轻轻地问。“旧书新书一样用,我想把新书让给别人。”我很受感动。说话间陆续有学生开始举手,三五个、八九个......最后有十九人举起了手。
“为什么改变主意了?”我感到很意外,一一点名想问个明白。“其实旧书挺好的,可以看到以前学生留下的笔记。”瑞说的很轻松。“新书旧书一样用,不少就行。”程挠着脑袋傻傻地说,“我也想把新书让给别人。”非很诚恳......相似的理由,相似的微笑,打动着我,也打动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又有孩子举起了手,直至剩下十五个人。
“你们为什么想要新书呢?”对于十五个坚决要新书的孩子,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
“我以前用旧书,里面的字都被涂得乱七八糟,看不清。”铭认真地说,“以前我用的是旧书,后面都坏掉了,没法学习。”航有点怨气,......他们就这么直白地表达着,曾在旧书中“受过的伤”。原来影响一直都在,心里越发自责起来,亲手把新书送到他们手中,看着他们开心,再把微笑送给每一个领到旧书的孩子,他们也乐呵呵接过“新书”翻看起来。
“老师,这书里还有试卷呢!”含惊奇地叫起来,接着又有很多孩子从旧书中发现了试卷,得意地炫耀着。“今年的旧书也很新啊,而且很完整,没有破。”几个女生在一起开心地比划着。感谢那几张试卷,感谢去年照顾这些教材的孩子,可以给我的孩子们这样的惊喜和快乐。“希望明年使用你手里教材的同学可以和此时的你一样开心!”孩子们灿烂地笑着,会意地点点头。
记得那个老故事:男孩不忍看到蛹里蝴蝶的痛苦挣扎,用刀划破了蛹,放蝴蝶出来,想让它飞,可是,蝴蝶的翅膀还未长出来,还未蜕变完全,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只能及其可怜地带着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着“男孩”的角色,为了更快捷一些或效果更“好”一些,一厢情愿地包办着学生的“麻烦事”。喜欢新书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可在思考之后的转变,不能不说是自我教育的升华。那些坚持要新书的孩子也同样在用自己的方式合理地保护着自己的利益。失落、得意、理解、包容、谦让、坚持……这些点点滴滴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他们自己去磨练和体会,去奋斗乃至挣扎。只有磨炼出自己的“翅膀”,才能体会生命的过程,也才能完全理解生命的意义。
给孩子一份信任与守护,让他们慢慢绽放,只为明天自由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