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2011-06-24 15:57: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喜欢的武术门派 |
基本技法,南拳,种类和流派都很多,各具特点,它们一般的技法有以下八点。
稳马硬桥
南拳讲究扎马。扎马就是“桩步”;马步桩是南拳扎马的基础。有大马、小马和半马之分。不论什么形式的极步,都要求五趾抓地、落地生根,强调“稳如铁_塔坐如山”。“手是铜锤,脚是马”,扎马练好了,腿力沉.重,步势方能稳扎,运动才有章法。桥,就是臂的运使,称为“桥手”。比如,臂下垂做内旋的动作,唤作“滚桥”;肘下沉,唤作“沉桥”。对桥手,则要求肘臂刚硬,内蓄劲力。“练得硬桥硬马、方能稳扎稳打”,南拳十分重视桩步的稳扎和肘臂桥手的坚硬。脱肩团胛
南拳身法讲究脱肩团胛。脱肩,是两肩有意识地向下沉坠,似乎将启向下脱卸似的。团胛,是使肩胛骨向前微合,形成团状。脱肩下沉,能助长臂肘的劲力。团胛前合,能使背紧,有助于前胸的涵虚。直项圆胸
南拳身法还讲究直项圆胸。直项,是下颏里收使颈项挺直,但不可僵硬。圆胸,是胸作微涵,稍呈圆形。项直有助于胸背肩肘的劲力合一,胸圆则有助于沉气实腹。沉气实腹
南拳也非常讲究气沉丹田,强调沉气实腹,使腹肌加以紧缩。沉气实腹,促使臀部必须收敛。它与脱肩团胛。直项圆胸以及五趾抓地,乃是一个整体,能够做到上下完整一体,周身劲力就将会凝结到一处。五合三催
五合是,手与眼合,眼与心合,肩与腰合,身与步合,上与下合。三催是,手催、步催、身催。大凡开步出拳,要身随步转,拳随腰发,收腹蓄劲,先收后发。手法须灵活,步法须生根,“手法快时马步生,马不凌乱自有章”,手法与步法也须协调一致。南拳运动时,要“手到、眼到、身到、步到”,目随手动,传神于目,示意于手。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配合协调,这样,南拳运动才能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力从腰发
“手从胸口发,力从腰马生”,南拳把腰视为发力的重要枢纽,它的发力都趴腰力来带动。同时,南拳又强调腰功必须刚柔相济,如“鱼游于水,蛇行于陆”。如果腰部呆板刚硬,缺乏柔韧,也带动不好劲力的发挥。南拳在劲力上分寸劲(短劲)、长劲、飘打劲、连绵劲、爆发劲等等。这些劲力均须“发于腿,宰于腰,形于手”。发声呼喝
南拳讲究发声呼喝,一般的喝声有“嘻”,“喝”,“哗”,“嗱”,“咿”,“嗌”等六音。随着拳势变化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呼喝声。“呼喝则风云变色,开拳则山岳崩颓”,发声呼喝,一是助威势,二是助劲力,三是助形象,不可以无原则地乱喊乱叫。体刚劲粗
南拳在运动时还强调运气鼓劲,肌肉隆起,时张时弛,全身体刚劲粗,使整个拳势呈现出刚劲十足的形象。共同特点
①手法多样,如拳谚所说"一势多手","一步几变手",而且“多短拳”,故人称“南拳北腿”。手法有拳、掌、爪、钩、指以及各种肘法、桥法等。其中桥法是南拳特有的手法,亦即直臂或屈臂形成“桥”形,进行圈、盘、切等的手法。 ②动作紧凑,劲力刚健,发劲有3种形式:一为快速用力,如“弓步双冲拳”;二为短劲发力,亦即手臂保持一定弯曲,用劲短促,挥动幅度较小,如钩拳、短撞拳等;三为匀速用力,亦即在臂部持续紧张的情况下慢而均匀地用力推出,如单双推掌、碟手推等。 ③步法稳固,重心较低,强调桩步为基本功。拳谚说:“未学功夫,先学扎马”。扎马即桩功。扎马练好了,才能“稳如铁塔坐如山”,为南拳步稳势烈的特点提供条件。 ④快慢相间,长短并用,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快时迅速清晰,慢时沉稳有力。 ⑤身法要做到吞吐浮沉,靠蹦闪转,腰腿身手要贯串一致,做到手起肩随,腰催周身,完整一气。 ⑥气沉丹田,发声吐气。南拳常配合发力因势发出喊声,这有助于使动作饱满刚健,突出南拳的刚烈风格。 ⑦南拳要求出手居中,注意门户,反应敏捷,要象拳谚所说“触即变,发如箭”。 由于南拳劲力饱满,以刚为主,所以练习者肌肉发达,筋骨强壮,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可有显著提高。南拳强调蓄劲闭气与发劲开声交替使用,要求运用腹式呼吸,因此对增强心血管、消化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促进新陈代谢都有很好的作用。前一篇:南拳“内气”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