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经河北到北京的南口关沟附近,绵延数百里,历史上称之为“神京右臂”。通臂拳在北京遍布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东城、西城、崇文、宣武等城区。其中石景山、宣武牛街最为突出。尚武之风代代相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武术文化,近百年来,出现了众多名师高手,如马熙春、马晓和、石鸿胜、张文成、吴图南.鲍雍仕、董秀生.王侠林、张贵增等。通臂拳在河北主要分布在香河、三河、大厂三县市,京南安次、固安、霸州、文安等区县。
通臂拳这一独特的武术拳种,活跃于这块沃土上,而且在百年的传承中始终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风貌,凭借其丰富的内涵、厚重的积淀,呈现出独特的风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通臂拳的流派和特点http://s8/middle/511e7149h802d1ace0557&690
我国通臂拳是一个大的拳种,传承中分支流派很多。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北,有祁氏通臂拳、五行通臂拳、合一通臂拳、白猿通臂拳、少林通臂拳、太极通臂拳和洪洞通臂拳等等,而其中流传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习练人数最多的,当首推清道光年间祁信的通臂拳,在民国期间由通臂拳专家张策把通臂拳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通臂拳传说远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距今已二千余年历史,其发源、历史、技艺等内容,散传于各种史料,明前比较模糊,比较确凿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明朝著名学者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中有歌诀颂:佑神通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势,撤出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锤冲掳两翅摇。其后黄百家在《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中又加以说明:通臂,长拳也。由此而论,明代有通背拳流传于世是确实无疑的。据拳谱遗存的比较详细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清代雍正年间,始有浙江人祁信、祁太昌父子因事避乱,移居河北固安县宫镇太平庄,开门授徒,传授此拳,继后历代皆有传人。到了清末民初,此艺大为昌盛,好手辈出,通臂拳之名益著于世。http://s4/middle/511e7149h802d1b9591a3&690
在京、津、冀、辽广为流传的通臂拳,刚柔相济,浑厚自然,潇洒舒展,速度敏捷,凶猛剽悍,质朴无华,是以单操、散手技击为主要练功方法,内外兼修。劲力讲究冷、弹、脆、快、硬,在中国武坛上久负盛名。通臂拳动作、打法独特,攻防合理,以搏击实战著称,有很强的技击性,一经接触,如风雨雷电交错、蛇龙虎豹出没,猿神虎意,胜敌如闪电穿针,是中华武术中最具实战拳种之一。同时,对锻炼人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有独特的作用,通过锻炼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少得疾病。现已撰出通臂八法,功行久之既能防身自卫,又能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一人练一人强、一家练一家强。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健身方法,通臂拳是中华武林之瑰宝。
一、 通臂拳的历史渊源
通臂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有继承、有遗漏,有发展也有创新,清末到民国的百余时间里,还出现了许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武林人士,他们往来于京、津、东北等诸多城市,广泛传播通臂拳。如有“臂圣”之称的香河县马神庙村张策及其弟张喆.张越,有“燕北大侠”之称的固安县修辛庄修剑痴,还有文安吴振东,霸州靳筱轩、刘澎,固安田瑞卿,安次王荣标,再后如安次马熙春、王侠林、三河符懋坤、文安刘恩泉、徐永祥都是有名于河北、成名于京城。张策少年离家,先随杨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杨健侯学太极拳,后又随祁信弟子北京良乡陈庆及师兄王占春学通臂拳,张策艺成后,先在家乡香河县开馆授徒,后到北平(今北京)国术馆、沈阳国术馆授拳,1933年受南京之邀,任国术考副总裁判长,后留南京国术馆任教,弟子遍及大江南北,台湾康国良、张敦熙都是其再传弟子。张策师承众家之长,融太极拳于通臂之中,造诣精深,出神入化,其深不可测,在武术界有“臂圣”之美誉。张策打破封闭保守,秘不示人之门规,广收弟子,弘扬国粹,传播技艺于华夏,德高望重,乃武林一代宗师。修剑痴从新城县许天河学拳,艺成后,先到大连开馆授徒,后应湖南省邀请任国术考裁判,留下任武术教官。修剑痴由湖南返回大连后,从理论上对通臂拳进行了全面总结,开馆授徒的同时并著书立说,对通臂拳的推广、继承、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一代通臂拳名家,东北地区所练通臂拳者大多是其再传弟子。山西人张友春在涿州经商,从祁信之子祁太昌学艺,得其要诀,功力深厚,身法奇快,人称“燕子张”。张友春后在文安县苏桥镇居住,广授门徒。历代通臂拳名家多在北京、天津、河北、东北、等地授拳,把通臂拳的技艺传播到全国各地及海外,全国各地通臂拳家大多都到北京来聚首,共同切磋研习这一国术。2007年在石景山举办了北京市通臂拳精英汇演。
二、 通臂拳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着重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和提高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中华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受到国家重视的同时,颇受人民喜爱,集技击与保健养生于一体的通臂拳,也同样受到北京通臂拳传承者的重视。由于历史的传承,通臂拳在北京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007年4月在北京石景山进行了128个社区的通臂八法式的推广普及工作。同年10月举行了北京千人通臂拳迎奥运活动。
张策早年在香河县多处设馆授徒,多有成名成家者,早年曾追随张策左右的韩占鳌、周景海.周学仪.张殿华.智化和尚.康文盛.张公干.刘子和等八大弟子以及由子侄们而成的五虎将.张永清.张景全.刘长林.张学增.张义民的武功精湛,他们的再传弟子遍及燕赵两地,并自发组织通臂拳社,习练通臂拳人数众多,不计其数。因此通臂拳是河北省、北京市的第一大拳种。现在燕赵地区的通臂拳家都在广收门徒,使通臂拳这一优秀拳种得以传承下去。
香河县武术协会于2006年春成立了“张策通臂拳研究会”,2006年10月8日,是张策逝世72周年的日子,由香河县武术协会、张策通臂拳研究会发起,张策众再传弟子徐崇武、王海龙等人的积极组织参与下,经过八个月的筹备,张策墓立碑仪式在其故里隆重举行,北京、天津、山东.廊坊.保定、三河.文安.霸州及香河县等地,张策再传弟子及武术界、文化界嘉宾,三百多人来到张策故里,在墓前祭奠张公的英魂。新华社、《中华武术》杂志社、《武魂》杂志社及北京市电视台记者也来到现场,进行采访,这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通臂拳的发展,使燕赵武术界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多次应邀到北京参加一系列的武术活动,大大提高了通臂拳的知名度。2008年7月5日,张策通臂拳研究会、石景山武协联合主办的“2008‘恒信杯’全国通臂拳交流大赛”暨中央电视台康龙武林大会全国通臂拳选拔赛在中信国安(香河)天下第一城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等省的十六支代表队的四百余名队员参加了比赛,通臂拳专项拳种的比赛在全国尚属首次,这次赛事的举办,进一步确立了通臂拳在全国武术界的地位,为今后在北京市举办更大规模的通臂拳比赛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
同时,北京市西部也成立了京西通臂拳研究会,这将更加有力北京市通臂拳的健康发展。北京作为通臂拳的集聚地,令无数通臂拳爱好者所向往。
三、 通臂拳的设想与展望
随着通臂拳这一古老拳种逐渐被外界所认识,它以极强的技击能力和练习中注重松活柔顺的特点,吸引了国内各地及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等多个国家的国内国际友人纷纷到通臂拳的故乡燕赵之地进行考察和学习,世界武术组织也对通臂拳这一优秀拳种高度重视。2007年8月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等多国通臂拳习练者50余人汇聚北京石景山一个月开展了《迎奥运、北京行》国际通臂拳夏令营活动。定于2009年19月在北京市举办第二届国际通臂拳夏令营活动,届时将有欧美等十几国家150余武术爱好者汇集北京,这些人当中,有企业家、律师、**等各行业人士。2007年12月,世界内家拳联盟在江西省上饶市举办2007第二届国际武术训练营,特邀燕赵通臂拳高手对来自14个国家的150余名武术爱好者进行通臂拳的教学,获得一致好评。通背拳已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些都是首都对外文化交流及展示北京武术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展示北京经济发展的良好机会。
体育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露天金矿,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软实力之一。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中国体育产业像一颗闪烁着璀璨光芒的明珠,以一个被权威部门估算为至少每年2万亿元人民币的巨大潜在市场,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世界武术看北京、北京武术看石景山。2008年8月28日在北京石景山游乐园举办了中央电视台《康龙武林大会》全国通臂拳总决赛启动仪式。
武术产业在一个地区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建设日益发展的今天,注重精神文明及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际趋势。国内很多城市也抢抓机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充分挖掘各地区的传统文化,河南有少林寺,北京有石景山。河南经营的是少林拳系的产业;北京经营的是以通臂拳为首包括国家立项的131个精品民族武术文化创意产业。产业以登封为例,塔沟武术学校学员达到2万人,学费人均6000,仅此一项就是上亿元收入,再加上学生的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及安置教员等内容,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北京是首都,2008年的奥运会让全世界认知了北京。北京的武术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华古老的武术文化非常感兴趣,国内的很多名家高手也纷纷远走海外传播武术。如果能够吸引外资进入本地市场,不仅促进本地武术发展,也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种种迹象都表明,2008年之后,将会有新一轮武术热的产生。而北京地理环境宣传上极为有利。从文化交流及经济建设角度出发,北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通臂拳。
通臂拳经过百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已有遍及全国的趋势,练习该拳种的爱好者也最多。通臂拳通健康,我们正在运作把这一古老而优秀的拳种做成全国连锁甚至国际连锁。目前全国各地的通臂拳都呈发展上升趋势,北京在这方面应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武术通臂拳文化创意产业化在理论上经过专家论证是可行的,北京石景山地方**给予了稳定的、连续的、优惠扶持政策。开展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配合才能完成。今后要加强武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护武术通臂拳文化资源,逐级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通臂拳的特产地,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抢前抓早,把通臂拳这篇文章作好作大,突出本地区的特色。北京石景山武协是全国唯一一家有独立办公地点、有完整组织机构、有成功运作模式的武术社团组织。我们团结一切武术通臂拳习练者和热心武术通臂拳事业的社会各界有志之士,与时具进、勇于创新,建造好我们的武术通臂拳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立全国最大的精品通臂拳民族武术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