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23日或24日是秋分,今年是23日。处于太阳黄经180度。太阳直射赤道,就在黄道和赤道的相交点上,昼夜平分,故为“秋分”。是农作物成熟,收获的节气。因北半球气候转凉,候鸟开始成群结队从逐渐寒冷的北方飞往南方。秋分后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暴雨和大雨的的机会不多,但降水的次数却多起来了,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秋分三候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声是因为阳气盛而发,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就不再有雷声了。“坯”是细土的意思,由于天气变冷,小虫开始藏入洞中,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因为降雨量减少,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湖泊河流的水量少。
秋分节气天气明显转凉,昼夜平分,在养生中是调节阴阳的绝佳机会。《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收阴精,早起以展阳气。有预防血栓的作用。
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肺气,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少吃辛散的姜葱,多食果蔬。秋季多数人都会适当进补,以平衡阴阳为准则就好。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秋分节气“燥”邪气最易伤人,耗人津液,出现口干,咽干,鼻干,唇干,皮肤干,便干等一系列症状。预防“秋燥”的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多喝水,适当吃芝麻,糯米,蜂蜜,枇杷,银杏,梨等,以益胃生津。也可以用生地,熟地,怀山,黄精,北杏,雪耳炖汤食疗。适当补充维生素,补充脂溶性维生素,防止皮肤瘙痒,也是不错的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