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两场热身赛,先是4:2赢了世界排名比自己高了近30位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接着又以0:1输给比自己低了30多位的哈萨克斯坦。不过,就热身赛的效果而言,后面这场失利要远远好于前面那场胜利。
国足热身的目的,是要备战9月的世预赛12强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是作为某支西亚对手替身的,而哈萨克斯坦则充当了乌兹别克斯坦的角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派来的大多是替补队员,投入程度也不太高,而哈萨克斯坦不仅主力尽出,还始终全力以赴,使国足提前经受了一场酷似12强实战的磨砺,可谓收获满满。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球队里的佼佼者,很早便“脱亚入欧”,论实力在驻守亚洲的乌兹别克斯坦之上。这支队伍看似与其他中亚球队风格相仿,讲究整体,队员能力平均,踢法朴实无华,但它的可怕之处在于,那种快节奏、强压迫式的攻守转换,不是体现在某个时段、某个局部甚至某个半时,而是贯穿于整场比赛的90分钟、整个场地的每个区域。因此,国足上半时还跟得上对方的节奏,下半时就显得越来越吃力,战火更多地在本方半场燃烧,防线上的一次疏忽即造成失球,此后大举压上攻势渐旺,可惜多打一人终未扳平。
这场失利,让国足从首战获胜后良好的自我感觉中清醒过来,重新意识到本队在12强赛上的真实定位。他们是凭借小组赛最后两轮超常的发挥,加之奇迹般的外围因素,才起死回生进入12强赛的,毫无疑问位于12强下游,碰到任何对手都是以弱敌强,场场比赛均需力拼对手而不是被对手拼。除了球风硬朗的乌兹别克斯坦,韩国、伊朗、叙利亚都是强悍的压迫式打法,国足每一战都会像这回打哈萨克斯坦一样艰难残酷,火药味儿十足。输了正常,赢了是赚的。
对此,高洪波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一仗,国足主要检验自己的进攻,而打哈萨克斯坦,国足热身的重心转向防守。不光阵型改成352,用了3中卫,中场还排出3后腰,纯粹的攻击球员只剩下杨旭和武磊,进攻方式也非常倚重两个边后卫助攻上来给两名前锋输送弹药,再就是后腰位置上蒿俊闵、吴曦轮番前插组织。
就这样,国足的防守仍然承受了沉重的压力,而进攻因兵力投入不够,很难打开局面。只是下半时后20多分钟一球落后无路可退,硬着头皮压出来反攻时,终于打出了一些有技术含量的战术配合,可依然破门乏术。显然,国足的进攻体系在遭遇强硬阻击时如何找到攻破对手城门之策,特别是比分落后情况下怎样提高反击质量,高洪波尚未破题。
从阵容配置分析,虽然次战轮换了8名首发,但哪些球员在高洪波心目中更有分量,还是能看出来的。后防线的冯潇霆、张琳芃、赵明剑,都是两战皆首发,冯、张踢满180分钟,赵踢了一场半,这3人基本坐稳主力,左边后卫还有悬念;后腰蒿俊闵、黄博文位置稳固,吴曦、于海稍逊;前腰和前锋,小将张玉宁最为突出,首役踢满梅开二度,再战下半时出场后作用立竿见影,杨旭已经边缘化,姜宁、于汉超、这场没露面的郜林和状态未完全恢复的武磊,将围绕张玉宁这个支点构成国足进攻端的基本组合。
耐人寻味的是,在哈萨克斯坦的持续强攻之下,高洪波坚持让国内最好的拦截型后腰蔡慧康坐在板凳上。他先后使用的黄博文、于海、蒿俊闵、吴曦这4名后腰,共同特点是控制力强、攻守兼备,显然,高洪波倡导的是依赖传控和速度的技术流打法。哈萨克斯坦此役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考验了国足在高强度对抗条件下运用技术流打法的能力,帮助他们暴露问题、寻找对策。
谢谢哈萨克斯坦!愿不幸重伤断腿的孔尼斯巴耶夫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