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伊之战的咫尺天涯
(2011-10-12 17:26:05)
如果单看场面,估计绝大多数球迷都会觉得国足输得太冤:比伊拉克多创造出那么多次机会,又那么长时间多打一人,却就是无法把皮球送进客队城门,而伊拉克实际上只有上半时补时阶段那一次机会,便抓住了,一个几乎最小细节的差异,决定了两支球队完全相反的命运。
然而,若认真回顾这场比赛的一招一式,不难发现,其实中伊双方的差距是巨大的、根本性的。卡家军看似踢得轰轰烈烈,足以一剑封喉之杀机屡屡出现,但显然不具备把这种杀机变成进球的能力。已经扛了伊拉克锋线大旗整整7年的尤尼斯,与当年率队闯进奥运会四强和勇夺亚洲杯冠军之时相比,体能和锐气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仍然能够绝杀由新一代球员组成的国足,而后者至今找不出一位跟他比肩的杀手。
伊拉克那个进球的过程最能说明问题。中场的果断抢截和精确传球,使尤尼斯在禁区内获得了与杜威一对一的机会,不过尤尼斯确实老了,稍一迟疑,另外两名主队后卫便已回防到位,可在一对三情况下尤尼斯依然冷静地把球分到边路,接应的队员拿球后向前一突,又回传门前,这时尤尼斯处于两名防守球员的包夹之中,还是准确地抢到落点,铲球入网!此球之绝妙,与其说是边路接应队友传得准,莫如说是尤尼斯抢得巧。能把不是机会的射门变成进球,这才是本事!
比较之下,国足创造出的不下10次得分机会,至少有7、8次要好于尤尼斯的这1次,其中有3、4次属于势在必得之机,可惜次次告失。他们的射门,不是高了一点,就是偏了一点,不是角度不错力量不够,就是力量够了角度又太正。冯仁亮、于汉超、吴枰枫的边路突破,陈涛在禁区内的冲击力,郜林的连续过人射门乃至极富创意的脚后跟传球,于海的门前包抄冲顶,比之动作毫不花哨、经常见不到身影的尤尼斯,观赏性强得太多,却总是与进球擦肩而过。机会再多,不进球就只能等于零!
当然,国足与伊拉克之差,远不仅仅在于射门这一个环节。多打一人之后,国足丝毫显示不出人数之优,恰恰是因为,差不多每个位置,双方球员的能力都相差那么一点。人家球传得准,三传两递就打到你的门前,既保证了效率又节省了体力,少一个人自然看不出来。而你每脚球传出去都不能精准到位,队友被迫通过改变奔跑的方向或节奏来勉强拿球,战机往往稍纵即失,体能的消耗也肯定大出许多,多一个人同样看不出来!
中伊之争被称之为生死之战,赛前舆论的焦点都集中在卡马乔和济科的斗智斗勇之上。只是教练的作用虽然重要,但也至多体现在球队的状态调整和战术部署方面,关于球员自身的能力和意识,他们是无能为力的。尤尼斯绝不是济科培养出来的,而卡马乔亦不可能让郜林或冯仁亮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变成中国的尤尼斯。不是卡马乔输给了济科,是中国足球输给了伊拉克足球,是先天不足输给了扎实的基本功。
表面上,此役成败只有咫尺之之差,国足输结果赢过程,但事实上,咫尺的背后是天涯。90分钟的差距,是10年甚至更长时间沉沦的代价。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