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樱花何以胜玫瑰

(2011-07-19 17:16:05)
标签:

体育

中国女足

樱花

世界杯决赛

玫瑰

分类: 足球
    把中日女足比喻成玫瑰和樱花,似乎用得太滥了,但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姑且再用一回。
    中日女足是否可比?如果只比眼下,用樱花的全盛比玫瑰的凋零,显然不太厚道,那么,还是用两国女足的鼎盛期来比吧。
    比成绩,中国女足拿过世界杯亚军,而日本女足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就摘下桂冠,自然略胜一筹。当年中美冠军之争,中国女足曾经输在加时赛后的点球决战上,而日本女足恰恰是通过点球击败美国夺冠,她们替中国也替亚洲报了一箭之仇。
    比技术含量和观赏性,不怕别人说我护犊子,还是玫瑰上世纪末期巅峰时代踢得更漂亮更富于魅力。当时,中国姑娘形体条件比日本女孩好,技术又高于欧美球员,踢来行云流水颇具巴萨之风。比较之下,日本女孩身材劣势明显,尽管这更凸显出其斗志、韧性和整体素养之优,不过观赏性上确实差了一截。
    何况,玫瑰飘香的季节,也正是美国和欧洲的挪威、瑞典等劲旅实力最强的年代。那时,中国女足曾创下5比0大胜世界冠军挪威的惊世杰作,并全面压制瑞典和锋芒初露的巴西,仅稍逊于连连夺取世界杯和奥运会双料冠军的“史上最强美国女足”。而如今樱花盛开之时,恰逢美国处于低潮,后来居上的德国和巴西亦非最佳状态。若比较12年前后的两届世界杯决赛,12年前美国与中国之战的精彩程度,应该强于12年后日本与美国之间的较量。
    这些对比,还都是浅层面的。最重要的,是下面这一比:玫瑰和樱花各自的成功之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有些因素是共有的,比如教练优秀、队伍训练水平高、球员肯吃苦、团队精神强等,这是日本女足和早年那支中国女足共同拥有的优良品质。也有些因素是不同的——恰恰是这些不同的因素,导致了中日女足发展方向和效果上的巨大差异。
    上世纪末期中国女足能够成为先行者,得益于当时世界女足刚刚起步,欧美主要足球强国的女足国家队均由业余球员组成,而中国首批女足国脚多从田径等项目的专业运动员改行而来,身体条件和训练基础有先天优势,管理方式则是比业余体制效率高出许多的举国体制。这样,在该运动并未得到广泛开展的情况下,中国女足得以凭借这批尖子选手,率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日本女足走的,是一条完全相反的路。日本足协没有急于提高国家队水平,而是狠抓普及、增强日本女孩对足球的兴趣,增加踢球的人数、场地,鼓励建立各种形式的业余、半业余俱乐部,建立各个阶层、各个级别的竞赛制度。踢球的人和俱乐部多了,竞赛体制逐渐健全了,水平的提高便水到渠成。目前日本各级俱乐部里参与足球训练和比赛的女性超过70万,各级女足联赛已经运行得相当成熟。枝繁叶茂,何愁樱花不肯怒放?
    先塔尖、后塔基的中国女足,一旦第一批具有先天优势的专业球员退役,其他国家的女足又迅速发展起来,自己的先发之优丧失殆尽,后继无人的劣势则毕露无遗。而信奉“政绩足球”的中国足协,不是把精力用于补救女足基础建设的先天不足,而是愈发急功近利,赌博式地押宝国家队在世界大赛上放卫星,竭泽而渔,使女足坠入了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如今中国踢球的女孩子寥寥无几,注册球员只有几百人,玫瑰的凋谢是必然的。
    如此比来,玫瑰昙花一现、樱花后发制人之因,即昭然若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