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门神”范德萨扑点球瞬间
这是曼联的胜利。这更是上帝的胜利。这个夜晚,不属于切尔西。
就比赛本身而言,曼联只踢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上半时。上半时的最后一分钟、整个下半时、大半个加时赛,包括互罚点球的前一半,是切尔西的天下。双方在进球之外,曼联有两次扩大战果的极佳机会;切尔西则两度击中门柱。
就主帅和球星的表现而言,老帅弗格森一点也不比以色列人格兰特高明;C罗赢了德罗巴,却没能成为比赛的主宰,尤其罚失点球几乎使他变成曼联的最大罪人,他不再是去年那个稚嫩的C罗,但仍然不是去年那个足以决定本队和对手命运的卡卡;兰帕德比斯科尔斯对中场的统治更具威力,扭转败局的进球足以说明一切;切赫直到最后一个点球之前一直压倒范德萨,可惜后者下意识的最后一扑颠倒了乾坤。
主场和球迷更青睐切尔西,毕竟欧冠决赛第一次回到了阿布的老家;然而,那场不期而至的降雨成了上天眷顾曼联的甘霖,红魔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皆与雨战相连,此番雨中湿滑的场地更是绊倒了特里射出点球时的支撑脚,冥冥之中把只剩一条腿没有坠入地狱的曼联拉回人间。
加时赛结束前,已经掌控了场上主动权的切尔西,莫名其妙地失去了对曼联城门最具威胁的德罗巴。这不仅意味着切尔西120分钟内赢球的可能性彻底丧失,还直接影响了最终互罚点球时那架本该向蓝军倾斜的天平——试想一下,假如切尔西最后一个点球的主罚者是德罗巴而不是阿内尔卡,比赛的结果是否会完全不同?
点球大战,特里慷慨拒绝C罗赠送的大礼已然足够诡异,而阿内尔卡在明知范德萨赌定球门右侧、此前所有罚向另一侧的皮球均轻松入网的情况下,依然把球踢进固执地继续向右扑去的荷兰老门将怀里——法国人肯定不是对方的“内应”,此役的表演比善扑点球的切赫逊色不少的范德萨亦不可能未卜先知,除了天意,该如何解释?
1999年5月26日,同样是欧洲冠军杯决赛,全场比赛始终被拜仁压着打、开场6分钟就失球的曼联,终场前几十秒连入两球实现惊天大逆转,奇迹般地捧杯成功,创造了欧冠争霸史上最不可思议的经典结局。那场比赛,拜仁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理应当上赢家,以这样的方式输掉,换成谁也接受不了。可是,这就是足球,这就是曼联,他们是上帝的儿子。
如今,曼联又刷新了自己创下的经典。这一回,它与对手的差距更小,命运的颠覆来得更让对方猝不及防。因此,切尔西会比9年前的拜仁更加难以承受这种瞬间从天堂跌进地狱的巨大反差和痛苦。
当曼联球员疯狂地奔向扑出最后一球的范德萨的那一刻,阿布脸色苍白地瘫倒在看台上的贵宾坐席里。这位俄罗斯大亨的金元足球能够打败曼联,但怎么可能打败上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