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每个小组一根面条、一根绳子,和实践活动记录表2张,彩色纸,剪刀。
活动过程:
二、小组合作,实践探究。
(一)、小组活动一
1、出示活动要求:
(1)、观察实践活动记录表1需要记录哪些内容。
(2)、各小组合理分工,一边活动,一边做好记录。
(3)、比一比,哪组同学合作得最好,完成的最快。
在活动前还要告诉拉面的同学一个小窍门,动作要轻,要慢,这样面才不容易断。
实践活动记录表1
拉面次数 |
得到的根数 |
算式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 |
|
|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点评小组合作,渗透思想教育。(感恩,不挑食)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老师课件出示。
4、发现规律
(1)、学生汇报:每对折一次再拉长,得到的面条根数就是前一次的2倍。
(2)、引导学生把算式都改写成几个2相乘的形式,找到2的个数比次数少1的规律。
(3)、根据这个规律,那么接着往下拉,拉7次应该是几个2相乘呢?
如果拉面师傅用2根面条拉5次能得到多少根面条?
(二)、小组活动二
1、过渡:
实践活动记录表2
对折次数 |
得到的段数 |
算式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 |
|
|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汇报结果,进行交流:对折绳子有什么规律呢?
4、分析比较:拉面和对折绳子的规律有什么不一样呢?
5、小结:拉面和对折绳子都是几个2相乘的积,但是拉面时第一次只拉长不对折,所以2的个数比拉面的次数少1,而对折绳子时,2的个数和对折的次数相同。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运用时能够做出准确的选择。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设计剪纸。用一张纸条很快的剪出8的同样大小的图案。
2、展示评比。
3、自由给认为优秀的小组赠送作品。(说说你送花的理由)
四、总结明理
谈话:今天咱们一起探索了拉面中的数学问题,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一定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