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是什么怪物?
(2013-02-11 18:27:09)
进入2013年以来,北京出现了极为严重的阴霾天气,PM2.5超标四倍多,许多人咳嗽、感冒、上不来气,甚至丧命,特别是对老年人,危害极重。情况之糟前所未有,世界也为之震惊。
不过,许多人并不明白“霾”是怎么回事。连这个“霾”字看着都眼生,不认识,念不出来,更不明白它是一个什么怪物,究竞它和以前所说的“雾”和“沙尘暴”是不是一回事,当然,也不清楚,它的来源是什么,以及该如何治理它。
一月十八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其中有一项科研项目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奖人是上海复旦大学环境学院的庄国顺教授,他和他的课题组花了十年以上的时间研究了“霾”这个怪物,而且得出了明确的结论,搞清楚了霾是怎么形成的,来源于何方。
这个奖得的太及时了,太捧了。
我为此项获奖欢呼,认为所有的中国人都应当感谢庄教授和他的课题组,他们的方向对头,这才叫科研真正为社会服务,这才叫科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其实,霾不是雾,也不是沙尘暴。
霾在我的小时候根本没有,它是随经济发展变化而出现的历史产物,是近十多年才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以及近五年又在中、小城镇出现的。
罪魁,几乎只有一个,就是汽车!
霾是高浓度微细颗粒,直径极小,在2.5微米以下,可直接吸入肺的深部,危害人的健康。其浓度在50-70微克每立方米时就形成霾天气。这样的天气,在北京,在十年前差不多就已达每年150天。
近十年,更是250天以上。
换句话说,我们北京人有70%以上的时间是在脏霾里生活的。
极可怕!
十年前,我曾在一个晴天的时候站在西山山脊上遥望过北京,当时,我立刻吓坏了。因为,向东看,根本看不见北京城,北京整个儿扣在一个灰色大锅盖之下。原来我们整天在这个不透明的浓重的灰暗肮脏的大锅盖里面呼吸、生活,没地藏没地躲,而且不分贵贱高低,一律平等,全吸这臭气!太糟糕了。而同一时间由山脊向西看,竟一望千里,清新透澈之至。一山之隔,完全是两重天。
所以我很早就知道霾对北京之害,而且知道情况极为严重。
但我不知道霾到底来源于何方。
这回,看了庄教授的研究,我才知道霾主要形成于汔车尾气。城市空气中的微细颗粒主要是由硝酸塩和硫酸塩组成。硝酸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硫酸塩则来自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十年前,硝酸塩和硫酸塩的比例是3∶7,现在则是1∶1,即汽车尾气的量已和工厂排放量一样了。
结论很清楚:不能赖大自然。大自然,主要是指不刮风和湿度大时,微细颗粒浓度猛增而形成霾天,但它们只能是外因;赖只能赖汽车发展过度了。绝对到了应该限制城市汽车存在总量的时候了。任何治理霾的措施都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包括严格规范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用轨道交通逐渐取代小汽车,提高汽油质量,实行更加严格的限购政策,对公车实行更加严格的控制规定等等,一句话,绝对不再鼓励生产小汽车和使用小汽车!否则治霾都只能是避重就轻,或者故意装聋作哑,害人害已。
我曾写过一篇题为《巴黎之道》的小文,说巴黎市内三车道里只给小汽车留下一个车道,不像我们,为了鼓励用汽车拼命扩路,三道不够建四道,再不够建五道。估且不论巴黎对汽车限制的具体做法究竞如何,应该看到,他们已有一种全新的理念,绝对是一种治本的思路,那就是要从根本上限制汽车的生产,也不再鼓励使用小汽车。这才是治霾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