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投摩根王鸿嫔:分享我的亲子定投经历

(2009-06-11 15:12:02)
标签:

基金

理财

定投

报酬率

王鸿嫔

美国

杂谈

分类: 专家评论

今天和我们的投资人交流有关亲子教育的议题,我自己有三个小孩,所以对子女的教育也是特别需要的。

 

家庭理财要建立基本安全网

 

作为一个家庭来说,其实个人也是一个家庭单位,随着年龄的成长,家庭的结构会作一些改变,你的理财需求要先设定好目标,你的目标是什么,有一些是没有办法回避的,那就是储蓄性的需求。储蓄性的需求包含你的退休金、子女教育金。以退休金为例,除非你不相信你长命百岁就算了,我是相信我长命百岁的,所以我要准备;在座为人父母的都有小孩子需求的,我们今天讲的就是子女教育。

 

我个人是非常积极的人,我从很早之前开始做投资,在我有第一份收入的时候就买保险了,我做投资时银行存款很少超过45位数,我就想办法把资金调出去,因为我觉得放在存款里面对我来讲蛮蠢的,我个人很积极。

 

可是我一个人吃全家饱的时候没有关系,当我有小孩的时候,我总不能有一天跟小孩讲“你的教育金妈妈赔光了,不可以读书了”。不能这样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在储蓄上面要建立一些基本的安全网。

 

子女教育是家庭理财第一需求

 

我们先不讲教育在培育他上面要花费的精神,先讲实际付出部分,在美国有一个统计,计算养大一个小孩学费需要多少钱,先不说上常春藤名校这样极端的例子,因为美国大部分好的学校是私立的,东方社会大部分好的学校是公立的,因为政府资源投入到美国的教育体系不太一样,他是私立的反而比较好的学校。但是一般的如果从小到大,他大概算过养一个小孩以美国的收入水平,各位猜猜看平均大概要多少钱,从小到大,只算学杂费,就是读书需要的是10万美元。

 

全世界金融海啸以后,即使在欧洲和美国这些经济成长率比较平缓的市场,GDP的成长可能5%就是过热了,即使是这样子,包括你各种的费用,工资有时候都会停滞,但是有一项费用是一路不回头的,过去这几十年的数字是一直往上涨的,就是学费。在全世界学费是不停的,在亚洲市场普遍来说,我们统计过包括日本、包括内地这边,美国自己也有过统计,其他的市场香港、台湾市场也算过,每个市场的数字也许不一样,但是大概猜一下你认为学费的涨幅大概是多少?大概都是两位数10%以上。过去这几年可能大陆的经济成长很快,这个部分我们工资收入的成长很快,我刚刚讲即使在欧美GDP成长已经是比较趋缓了,他的学费涨幅很是很高的,他的工资可能涨不了那么多,可是学费还是涨,怎么办?

 

为什么子女教育金在全世界各地都很被重视因为在你家庭的理财上面都占了非常重要的份额,一个是子女教育,另外一个是自己的退休金,我们今天不讲退休金,我们今天光讲子女教育,有些道理是通的,这两个目的都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而且你不可能回避的。

 

我们给各位看的(PPT)是国内的一个调查,在国内一般的父母大概都有在算,中国把小孩的教育还是放在很前面的,占了家庭的教育大概是30%,如果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更高的话这个比例还会更高一点。

 

我们再给各位看一个另外的数字,这是《理财周刊》做了一个统计,如果以我们的国民所得跟刚刚提到美国的案例比的话,教育费占我们的支出比例比美国高,到底需要多少钱呢?我们做了一个统计。这是国外在香港、在澳大利亚,美国哈佛这种是私立学校我们换算成人民币,在香港少则40万人民币,多则上百万的人民币。如果你小孩能够够优秀的话,很多到国外读书都是可以拿到奖学金的,奖学金扣掉还是有很大部分的费用,比如有生活、住宿费。另外,如果把通货膨胀算进去,今天的100万到了十年之后可能不是100万了。

 

如何积累子女教育储备金?

 

第一,你要越早开始准备越好。第二,选择适合的投资工具。有一些平民化的标的,比如股票型基金,这也是在全世界,比如在欧美社会很普遍拿来作为子女教育金和个人教育金储备的投资工具,平均的报酬率不会像巴菲特20%或者是18%,但是大概可以达到比如8%甚至到15%,其实已经很好很好了。

 

我直接给大家看几个数字。我们拿上证指数来测算,上证指数从历史来看,以上证指数作报酬率,你将小孩送到香港读书的话,我们估算需要储备36.7万,从1991年开始做定投的话,他事实上每个月只需要定投200多块,这个报酬率是非常高的;如果是一个12岁的小孩从02年开始做,做了大概6年后,他小孩就可以到香港去读书。

 

我希望大家记得我讲的这一点,我讲“亲子定投”的问题。前两天我接受一个专访,他说他的小孩也在上高中,希望通过基金定投帮他准备大学的教育费用。我说个人的立场认为这个不太合适,如果三年之内要用到这笔钱的话不太合适做亲子定投。小孩小的时候就要开始,越早开始越好。因为股票市场毕竟是波动的,这三年也许正好碰到往下循环的话,资产的安全性会下降。我们通常建议至少是5年以上,5年一般来说在这个市场已经经过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我们经历过20062008单边上涨和单边下跌、非常陡峭的多空循环。经过这样的循环,定投的结果是怎样的?我们来看一看。20017月到20043月为例上证指数为例,正好经历了一个从下跌到回升的循环,这个期间上证指数总共下跌了9.3%,可是如果这一段期间你是每个月持续定投,我不讲个别的基金,我就讲指数,定投的报酬率仍可达9.8%

 

我们再往后看,内需动力基金是我们07年成立的基金,这是在股市多头的时候成立的,后来市场转向空头,基金的报酬率也会比较低。但是如果透过定投的方式你反而还有小赚,这是一个极端的。

 

如果我们以香港指数来看的话,香港指数如果用定投的话,时间拉得越长,大概6年以上基本上是赚钱的,年化定投的回报率为正,基本上是全垒打,胜率就非常之高。

 

建议用积极的股票型基金做定投

 

也有人问定投什么品种的基金才会比较好?现在有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平衡基金、股票基金、指数基金等等,我们还是建议选择比较积极的股票型基金比较合适。

 

就我们公司的这几个产品来讲,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情况下,我们觉得为年纪较小的孩子定投中小盘基金会是比较合适。为什么?将中小盘股的时间拉长,他的报酬率都比大蓝筹要好。但是他同样伴随的是什么呢?市场跌的时候他也跌下来了。所以你自己一定要做一个比较长期的准备,如果你只定投3个月、3个季度,这个基金可能就不合适。

 

另外,如果希望可以平衡一点的话可以做中国优势+阿尔发,两个股票型基金。如果你还有部分的资金可以布局在海外的市场,我们还是建议投资人选择的是蓝筹股的基金,比如亚洲的股票型基金,再搭配一个欧洲的股票型基金。

 

实际上定投不需要太复杂,并不需要选太多。因为很简单,你只要享受那个经济体的经济成长就好了。我们相信中国的经济成长会持续地长期向好,那么就将资金透过定投方式储备你长期的需求。

 

市场下跌更应坚持定投

 

关于定投,我们在过去这一年也碰到了很多客户的问题,尤其是市场往下跌的时候,因为他失去信心了,他说“我到底还要不要做?”我们刚刚跟各位有提到,时间拉长,你就会相信定投的效力,尤其是复利的效力,对于子女的教育金的储备非常有效。

 

2001年—2008年的定投案例来说,如果这期间坚持每月定投,中间经历股改、非典、市场到达6000点又急速回调,整个市场的波动是非常大的。这个投资人的定投回报率是77%

 

如果碰到股市下跌时,投资人停扣了定投,等市场回暖再继续,他也挣钱,但回报率是39%,明显比前面那个低一些。

 

如果投资人在低点的时候还加码,他的回报率反而会更高。

 

分享我的亲子定投经历

 

以上和大家交流了对定投的观念,我也很愿意跟各位分享我自己实际的例子,也许有些投资人曾经听我讲过。我自己也有三个小孩,其实子女教育对我的负担,可能大家不会否认我的负担比在座的各位任何一位都要重,因为我有三个。怎么办?

 

一样,我的小孩教育金的储备也是通过定投来做的。定投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好像没什么特别,但是做起来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中间很容易错误的操作,比如牛市的时候你会在想说我要不要再加码,熊市的时候害怕了就停扣了。我很坚持每个月帮他做,现在积累下来这十几年效果其实真的很不错。以后他要念书,他要读什么,当然超级贵族学校可能还要再加把劲,但是一般的话应该是可以负担的,剩下的就是她的能力是否考进去了。

 

我建议通过定投的方式,因为成功率会比较高,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公司第一个基金——中国优势,它是2004年秋天的时候成立的,这个基金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即使有人再怎么厉害,你从成立的时候开始买1块钱,到它最高的时候,我们很少的客户可以赚到整个的波段,但是定投比较容易,成功率会非常高。

 

资产配置决定获利的91.5%

 

最后我想给各位看的是投资组合的布局。这是美国一个退休金的统计资料,大概统计了20几年,他发现获利的因素在于资产的配置而不是何时买哪一支股票,资产配置的决策是在投资决策的成败因素中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还是建议要做配置,有不同的产品像组球队一样,或者是像煮菜一样,不管是餐厅的大厨还是家里面的家庭主妇,都希望自己煮一桌菜出来是荤素兼备。一支球队如果每个球员都是姚明,好像很厉害,其实不会赢的。如果踢足球每个人都是贝克汉姆也不一定赢的,因为你需要守门员。所以你要有攻击的,也要有防守的,也要有守门的。

 

我们过去偏积极的基金较多,保守型是我们的货币基金。上投摩根现在正在发行的一个债券基金,这也是保守型的产品,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到网站看到具体的情况。

 

我再提醒大家一下,你不管再怎么样的悲观也不要走到极端说完全空手,你再怎么乐观也千万不要把资金全部投入股票市场,这两种极端你都承担很大的风险。讲起来后者的风险比较大,会赔钱;而前者的风险是你把钱全部退出来,只是少赚钱的风险。但是怎么对抗通货膨胀呢?所以还是要有一定适度的投资。每个投资人风险承担的能力不太一样,这个股债的组合也可以做一些调整。

 

给孩子“爱和自由”,第六届孙瑞雪科学教育公益讲座(上海站)免费送票开始啦!详情请点击:http://www.51fund.com/front/laf09index.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