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号风球下及赏析

(2008-04-23 12:38:55)
标签:

八号

风球

赏析

教育

分类: 教育、老师和学生……

八号风球下   

/东瑞

 

八号风球猛烈地袭击着香港这个小岛。
    天色很暗,这一带木屋区在狂风暴雨之下,飘摇欲坠。这一天不用上课,朱明生老师的小屋亮起了灯。
    他正在全神贯注地伏案批改作业。可是风声、雨声、锌片屋顶的稀里哗啦声,声声入耳;孩子吵闹声、电视广播声、音乐声,也声声烦人。设在阁楼的这间小书房,小得只能放一张写字台,坐一个人。他隐隐约约觉得屋子在摇,他分明看见屋顶震摇得快被掀开了。再看看玻璃窗外,湍急的雨水迅猛地从山上冲下来,那土坡正在蠕动,快要崩塌了……他轻轻叹一口气:“不会那么坏吧,不要担心。”他这样安慰自己,继续批改学生作文。
    刚改了一本,他又胡思乱想:“这住处迟早得搬……”
    朱老师入校任教不久,家里大小有许多张口,太太身体又不好……教师应有的那些待遇,他还没享受到。
    此刻,他强打精神,打开了另一本作文簿。
    作文题目是“八号风球下”。就在一星期前,八号风球袭港,他给同学们出了这么一道作文题,要他们谈些看法和感受。那么巧,今天又是八号风球。
    有好几位同学都写得不错,他们目光远大,胸襟宽阔,朱老师读了深受感染,给他们打上不低的分数。……这时,改到新的一本,他读到头一句就这么写着:“八号风球真好,又不用上课了。”他正欲读下去,忽听得玻璃窗“毕零八郎”一阵响,玻璃窗已被震裂。朱老师慌忙抓住一片方板,挡住了那个窗口。
    他继续读那篇作文:“每当八号风球来到,我喜欢睡懒觉。要不然呢,就听听音乐……”读到这儿,朱老师又被一阵巨响所打扰。屋外,狂风猛然一刮,将一片锌片刮到阴沉沉的天空去了。雨从那露天的一角扑了进来。“屋破得这样了,却毫无办法。”朱老师想。再看那篇作文:“要不然呢,我喜欢看看窗外风景。八号风球下的海真有气势,真美啊!”
    看到此,朱老师不能不查这篇作文的学生是谁了。一看,是洪成平的。他记起了,他的家住在浅水湾畔那一列三四层高的别墅群之中。“我应该给他打几分呢?”朱老师知道洪成平的父亲并不好惹,常因儿子学业的低劣而怪罪老师。
    继续读下去:“八号风球下的窗外风景,雄壮美好!”刚读完这一段,朱老师抓笔的手才停在半空,就听到楼下妻儿凄厉的尖叫,他看到窗外泥坡正向下塌去,一股巨大的泥石流正迅猛地朝自家房子滚涌而来……
                     布局精巧对比鲜明
                  ——《八号风球下》赏析
                          周斌
    这是一个现代文明下的高度灰色的悲剧。“八号风球”下,居住在浅水湾半山豪宅的富家子弟洪成平欣喜若狂:不用上课,还可以欣赏到风暴来临时大海的壮观与磅礴。而居住在山脚下小木屋的朱老师却被滚涌而来的泥石流所吞噬了。
    悲哀的主角之一是朱老师,作为一名教师,他的工作是艰苦的。在暴风雨下飘摇欲坠的小木屋里,他正在全神贯注地伏案批改作文。“屋外风声、雨声、锌片屋顶的稀里哗啦声,声声入耳;屋内孩子吵闹声、电视广播声、音乐声,也声声烦人。在小小的书房里他分明看到屋顶震摇得快被掀开了。家里大小有许多张口,太太身体又不好……”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的身上,但他依然安定自若地批改着作业。可以看出,朱老师是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好老师,但无情的自然灾害却夺走了他的生命。
    悲剧的另一主角是洪成平,他家庭生活优越,居住在豪华的别墅里,有个有钱而不好惹的父亲。面对着让人闻风丧胆的“八号风球”,他却是高兴不已,现代物质文明的优越,让他丧失了平常人应有的爱心和同情心,无知、冷漠、自私和高傲,这种精神的悲剧远比贫穷更可怕、更揪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然而我们的精神家园呢?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他们对人世间的灾难与痛苦缺乏体验,他们缺少爱心、同情心。教育孩子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社会的贫富悬殊值得人们高度重视。
    这篇小说的精美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构思布局非常精巧,两个主人公各自发展的线索和截然不同的命运结局,在这“八号风球”的自然灾害面前的不同的人性的显露,两条线索在平行发展中突显主题。
    第二是作者擅长运用对比手法强化主题。在“八号风球”来临之际,朱老师依然在忘我地工作,但长期以来贫困的物质生活并没有使其放弃,“屋破得这样了,却毫无办法”。社会的贫富悬殊,使得很多象朱老师一样的人在生命线上苦苦地挣扎,无情的自然风暴夺走了他的生命,——“救救老师。”与朱老师和小木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洪成平和豪华别墅,其富裕的物质生活下却是一个贫瘠的精神世界,缺乏爱心的年青一代让我们感到教育的失败——“救救孩子”。
    第三是朴实无华的白描手法的运用。整篇小说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没有说教,只是平铺直叙,朴素自然而没有任何雕琢的描写,这样反而更能让人不安,更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小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