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围棋观摩课

(2011-01-14 04:37:16)
标签:

四岁八个月

育儿

分类: 孩子成长日志

2011.01.13

 

    一个学期就快结束了,下周再上一周的课寒假就开始了。

 

    幼儿园老师今天上午来电话邀请家长去参加这个学期的围棋兴趣班的最后一次课,算是一次家长观摩课。我请了假去参加。

 

    我到时,老师还没来。一群孩子正在教室里哄闹。

    子淳见我来特别高兴,请我坐在他的边上。

    乘还没正式开始上课,给子淳拍了一张照。这个角度不佳,拍出来人显得矮了。

 

                   http://s4/middle/5118365ax99c091084d93&690

    “老师到了!”其中一位小朋友一声叫喊,引得所有的小朋友都冲到门口去迎接老师。

 

    上课开始,大家自己做好。

    我看到子淳坐在最后一排(第三排),我后来才知道他选择坐这个位子是有讲究的啊~ 

 

 

http://s14/middle/5118365ax99c076657d0d&690

 

 

    老师的讲课内容还算可以,在讲课过程有做一些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如小老鼠担心猫来抓啊,如老虎张大口要准备吃啊,如三头妖怪(三口气的子)啊,如还有儿歌“一口气马上吃,两口气呆会吃,三口气很难吃......”等等

    搞笑的子淳,老师讲到其中的某点是我平时跟他对奕时跟他争论的点,他就转头对我示意,并用手指点老师,意为他说的是对的,你看老师也是这样说的。我领会。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http://s13/middle/5118365ax99c0770d472c&690

 

    课上到四十分钟后,是孩子们对奕的时间。

    两两一组。

    今天竟有孩子挑子淳当他的对手。

    子淳这一局胜了,下的是黑棋,吃对方仔无数。

 

    http://s4/middle/5118365ax99c077a5fae3&690

 

    我看这些孩子吃仔时都特别的开心,站着下,吃到的仔扬到对方的棋篓里。那得意劲。

    子淳吃了不少,围了不少“花园领地”。但表情挺夸张,我平时都提醒他请他在高兴时低调点,做个真正的深而不露的高手,但现在的他还是没法做到。(高要求了,但下围棋应该要的是沉着,冷静。)

 

    今天是这个学期的最后一次,下课前,老师还给每个孩子一个奖励--小香珠挂链。子淳那晚还挂着那个链去上英文课。

 

    围棋是一门高雅的艺术。

    但我不得不说的一点是,老师对维持班上的纪律所采取的方式是我所不能接受的。哪怕这是一场家长观摩课(虽说头半节课都只有我一个家长)。什么方法呢?从一上课开始老师就手里备一个小竹条,哪个孩子上课大声讲话或者站着大笑,或者低头不认真听时,他就开打。我相信打不会很痛,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但动作真的挺大的。关键的一点是这样的行为贯穿整个课程,哪怕后来别的家长也到场后,老师仍是这样。而且老师在嘴里大声对全班的孩子说:“你们看啊,再讲话就是这样打。”我有些看不下去,说实在话,很想请老师停下。我真的挺难接受高雅艺术是这样被“炼就”。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以后不再让子淳上他的课了。可你知道吗?子淳对我说:“这是这个学期最后一次围棋课了。下一学期,我别的都不报我还报围棋课。”对于该老师,在他喜欢的老师排名里还算是前几位。当然他第一喜欢的他自己班上的班主任,那是最温柔的老师。

    我跟他说,我们就去上那个李老师(子淳的另一个围棋老师,我的同事)的课。子淳却回我,两个老师的课他都还要上。理由是:他认为上围棋课是上得最短的,而且一点也不累,还很开心。

    子淳的上课纪律还可以,他算是安静型的。他选择坐在第三排的角落的原因是:“我离老师远,不会被老师打到。”听得我心寒。如果我第一次课开始就来上观摩课,那么我一定不会让他继续。

    其实不管什么兴趣课,上的都是一个小时,喜欢上自然就感觉时间过得快。这说明子淳现在对围棋还兴趣正浓着,真不想被破坏,哪怕只是下棋的心境。如果要继续上,我看要跟幼儿园做提意了。

    孩子其实会在上课时笑场,或者讲话回应,从某一种角度而言也是老师讲得精彩孩子互动的一种表现,为何老师看不到这一点呢?一定要安安静静坐着的孩子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