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外孙女上学吃力,我觉着还是七岁上学为好
(2008-11-21 09:32:24)
标签:
杂谈 |
外孙女菲菲今年6岁,她是7月22日的生日,还差40天就属于来年上学的年龄。既然符合上学年龄,今年也就顺理成章的上了小学一年级。经过两个多月的学生生活,应该说学到了不少知识,期中考试也算成绩不错,但我发现一个6岁的孩子上学,确实也有些吃力,把我们也累得够呛。当然我们吃累也是自己找的,因为喜欢孩子,外孙女从6个月就接来我家住,女儿和女婿也因工作忙不能照顾孩子,菲菲的教育重担自然也就落到我们俩人身上。
幼儿园期间我和外孙女做亲子游戏,做孩子和家长的手工劳作,我教她认识了不少了的汉字,4岁的时候就可以帮助老师按照每个小朋友枕头、被子上的名字 ,发放到每张小床上。现在可以自己阅读儿童读物和语文课外阅读。4岁9个月开始学习钢琴,至今已经弹了1年8个月,在学了一年的时候报考电子琴二级考试,已经通过并颁发证书。在她的身上我也不想落在年轻爸妈教育孩子的后面,也有些望女成凤吧。
尽管这样,从菲菲入学两个多月来看,学习的效果和进度以及孩子的接受能力,都有些不尽人意。开学两个月来学习了汉语拼音,十以内的加减法,一般的英语对话和数十个汉字。我发现6岁孩子和7岁孩子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楼下有个9月4日出生,差4天去年没能上学的7岁女孩子,今年上一年级学同样的课程却没有哪么吃力,理解力也强,考试成绩也在前列。而9月1日前几个月出生的6岁孩子,就显得特别吃力。我访问了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情况都差不多,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因不会写字难以记录,又不会拼音,就用图画表示,画一个磁带盒表示听带,画一个嘴、耳朵表示听读,画一支铅笔表示家长签字。白天老师教的课基本都要家长重新教一遍。有的家长说孩子在期中考试时,根本不懂得考试的重要性,仍跟在幼儿园游戏一个样。
除了孩子上学年龄比以前早了一年外,所有孩子上学前不会汉语拼音也有关系。教育部门政令禁止幼儿园教大班的孩子学拼音,幼儿园可以教孩子学英语,学画画,学唱歌,学跳舞,学主持(学的英语也和小学的英语不连贯),但不允许教汉语拼音,教数学知识。家长也不敢随意教,怕教的不符合教学标准,使得孩子在入学后的两个月内学声母、韵母、音节、声调符号;数学学到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很多孩子在做数学作业时,应用题中的汉字根本就不认得,拼音也不认得,不得已家长就承担了孩子的家庭教师,边读边讲。现在的孩子较以前的上学年龄小了一岁,可是比7岁上学时的孩子还增加了一门英语课,英语是一门纯粹背诵记忆的学课,无形中也增加了孩子课外的读习背诵时间,孩子也因为要同时学习和背熟三门功课,每天晚上就显得十分吃力,晚饭后就要做作业和反复的练习白天学习的知识。尤其是数学,基本上就得家长跟着课本再教一遍,因为孩子基本没有听懂课堂上的教学。例如9+8=?,需要先将减数分成一个1和一个7,用9+1=10再+7=17。孩子对“分成”懵懂,家长就得反复的对孩子讲解,直到明白为止。搞得孩子睡觉很晚,孩子大人都很疲惫。假如孩子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拿出半年的时间,在游戏中学习汉语拼音,对拼音有了一定的基础,一年级上学就不会那么吃力,因为孩子和家长都不必考虑幼儿园的学习成绩,也因为幼儿园时间长,学习内容少,孩子也能慢慢消化。
8岁以前的孩子每差一年或者半年的年龄,会在接受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别。6岁的孩子,基本上还不能全面的表述一件事情,老师在班上讲的要求,大多回家磕磕巴巴凌乱的说个大概,家长只能听个大体意思,毕竟年龄太小。假若一年级的入学时间改成1月1号至12月31日的一个年度,7岁开始上一年级,就会有最低6岁8个月和最大7岁8个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同一年上学,即便在幼儿园不提前学习拼音,孩子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就不会感到吃力,家长也就不会跟着吃累。
早教在家长中就有错误的理解,总是以为孩子越早接受教育越好,甚至很多人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教孩子背三字经、唐诗宋词,恨不能出了幼儿期就能上大学,但毕竟孩子学习环境没有压力,学多学少皆可。家长的心愿可以理解,但我们教育部门应该头脑清醒,有多少少年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堂后,并没有达到少年时期的预期,走了下坡路。是不是六岁上学也是教育部门倡导早教的解读,我看还是七岁上学为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