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朱元璋昭告天下:“奉天承运,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若是御史督抚犯赃,加二等治罪;官吏犯赃,除名罢吏,永不再用;仓库钱粮监守自盗的,在其右臂刺“盗官钱粮”字样,耻辱终身;
犯有贪赃罪的官吏,一经查清,一律发配到北方荒漠中充军;贪污六十两银子(不知道是现在的多少?)以上者,斩首示众,头颅挂到竿子上示众,再剥下人皮,塞上稻草,摆到衙门公堂旁边,用以警告后面的官员。朱元璋钦定的贪污范围很严格,包括收受一件衣服、一双袜子、一条头巾等也属贪污犯罪,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如挑脚筋、剁手指、削膝盖、砍脚、凌迟、斩首、腰斩、阉割等等,五花八门,刑罚极为严酷,这些令人心惊肉跳的严刑酷法,起到了威慑作用,很多官员收敛了很多。
在科举考试中,为了防止考官徇私舞弊,除了对考生携带的东西和穿戴检查严格外,阅卷程序也很严格,试卷上考生的名字被盖住,抽签的方式分给阅卷考官,此举有效地防范科举中弊案的发生。
朱元璋的另一个传世杰作是把汉字中的“一二三四五....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这样一来,杜绝了很多财务官员篡改数字的伎俩,有效堵住了账目管理的漏洞,此项数字改革至今沿用。
朱元璋反腐,敢于从身边的嫡系开刀,不论职位高低、涉及到谁,只要贪污,决不心慈手软,即使是皇亲国戚,太祖帝也绝不庇护,真正做到了大义灭亲。
明初由于留用了一些元朝旧臣和造反起家的功臣,他们有恃无恐,贪赃枉法.都尉欧阳伦是朱元璋的女婿,朝中无人敢与他抗衡。朝廷三番五次下令,不准官吏经商,然而欧阳伦自恃是驸马爷,不顾禁令,多次偷运茶叶贩卖,在一个春耕大忙季节,他竟动用了50辆马车运茶,因内讧被小吏告发到朝廷,朱元璋得知后勃然大怒,下诏赐死了驸马,茶叶充公,那个不畏权贵的小吏则得到了褒奖。
镇守大都督朱文正,是朱元璋亲侄儿,跟他鞍前马后,为大明江山屡立战功,但他不满意自己的官位,心怀怨恨,生活腐化,抢劫民间女子淫乐,百姓敢怒不敢言,朱文正还重礼贿赂钦差官员,后来被一个官员告发,朱元璋将他召回朝中要问罪,经马皇后亲自说情朱元璋才没有杀他,但从此不受重用,朱文正不服,出言不逊,朱元璋又要惩治他,马皇后再次出面讲情,朱文正又免于一死,被遣派到老家守护陵墓,朱文正不肯吃这般苦,在逃跑途中被士兵捉住,朱元璋下令赐死。
朱元璋秉公执法,赏罚严明,一大批营私舞弊的官吏受到了惩处,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在大规模的反贪中共有15万贪官的人头落地,因此朝廷的政治比较清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大明律法惩治贪官固然严厉,但朱元璋意识到一味杀戮不可,他认为明朝对元朝的“前腐后继”,是因为元朝恶习的影响,所以人的良心泯灭,道德沦丧,必须要让官员百姓遵纪守法,从小就要正直做人。他编写的《大诰》书中,记叙了他对贪官的态度、惩办贪官的过程和处置手段,并广泛宣传此书,人手一册,警示官民要“家传人诵,得以惩戒而遵守之”。朱元璋还亲临午门,对群臣讲解《大明律诰》的“立法宗旨”,在民间组织讲座大会,可见朱元璋的“普法”教育做得很到位,他还编写了《醒贪简要录》亲自向百官宣读,让官员读后自律,让百姓学后监督官吏。每次诛杀重大贪污犯,朱元璋都命令官员必须现场观斩,以警示教育。此外,朱元璋还经常表扬和提拔做官清廉的官员,树立正面典型。正因为朱元璋倡廉惩贪,明朝渐渐涌现出了一批清官,深得民众的拥护。
朱元璋为了推动反贪反腐的旷日持久,并让百姓相信这一举措是真的,于是,放权百姓可以直接到京告发贪官,甚至可以把贪官扭送到京城,如有胆敢阻挡者,则诛灭全家,极大地调动了百姓反腐的积极性,也使得官吏不敢轻举妄动。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
朱元璋作为贫民,他痛恨贪官是源于底层生活的痛苦经历,作为帝王,他痛恨贪腐,担心这些蛀虫毁了辛苦建立起来的江山社稷。朱元璋用建立法律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教育&督促学习、不徇私不避亲的理念&做法,收到了良好的反贪效果,虽然他的一些手段有些残忍,但他的某些措施,个人认为今天仍可借鉴,也希望当今社会能多多看见朱元璋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