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住房讨论引出的思考

(2009-12-10 12:20:48)
标签:

留学

出国

中国

加拿大

利弊得失

分类: 生活随笔

                          

    看了博友们对房价问题的热烈讨论,不禁使我联想到,如果这会我们还生活在南京,也肯定是那85%中的一员,很难买得起商品房。买不起房子,当然不等于一定是去睡大街,而是会和目前绝大多数原国企员工一样,住在相对狭小的单位福利房里。

 

    来到加拿大后,我常常会问自己:离开了原来的单位和家,放弃了自己近二十年奋斗所拥有的一切到底值不值呢?这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坦白地讲,我到今天也没有一个明确结论。精神、物质、朋友、亲情,两边都难以割舍。

 

    除了情感交流,衣食住行是个人和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我先来谈谈对衣食住行的感受。

 

    衣:

    中国是纺织品大国,服装品种繁多,花样齐全,作为中国人更容易在国内买到自己中意的款式,价格也很便宜。每次回国,我总会买些衣服和床上用品带回来。

  

    在加拿大一般穿着随意,T恤牛仔成了主流装。不过你若崇尚名牌,加拿大的价格可比国内便宜不是一点噢。另外,如果你有车,在加拿大一年四季你永远可以穿衬衫T恤,什么羽绒衣、毛衣、毛裤等可以一概省了。

      

    我的感受: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食:

    对我,不用说了,吃遍天下,还是国内饭馆的菜最好吃,谁叫咱长了一付中国胃呢。几次回国,眼看国内饭店越开越多,越开越豪华,并且还永远是宾朋满座、红火热闹,真佩服国内同胞的消费能力。上菜场,可心的菜琳琅满目,鲜活鱼肉海货应有尽有,看着就来食欲。

 

    这里多伦多虽然也是各色中国餐馆众多,但味道相差老去了。华人超市中国食品不少,可总觉挑选不出来。每每想起南京,总会想起盐水鸭、芦蒿、菊花脑…

        

    我的感受:这儿饭菜口味质量下降

 

    住:

    在国内我们住的是建筑面积63㎡的两居室。逢年过节家人亲戚朋友来了,住就成了大问题。我们在研究所工作的工资收入刨去吃饭穿衣、日常开支后所剩无几。我说过我们2000年出来时,全部积蓄只是三张机票钱,甭谈买房子和送女儿留学了(当年女儿所在的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同班同学后来许多都出来留学了)。

 

    来到加拿大以后,由于房价低和有稳定的工资收入,第二年我们就贷款买了房子。经过两次升级换房,现在是一栋有260㎡实用面积的两层独立房(就是国内别墅式样房)。虽然这几年加拿大的房子也涨得很快,但与平均家庭年收入相比还不算高。多伦多的居民,只要夫妇两人一方有一份专业工作,或者夫妇两人都做“累脖”(LABOR,如工厂或超市工作),负担一套房子没有问题,所不同的只是房子的大小和类型而已。

 

    我的感受:就工薪阶层而言,在加拿大住房比国内容易

 

    行:

    这里的一般家庭都有一辆或两辆车,同类车会比国内便宜些。不过现在国内好多家庭都有私家车,我当年的同事朋友们买车的也相当普遍。如果我没出来,估计弄个三流车开开也应该没问题了。所以就算打平。

 

    还有一个应该比较的是工作。工作是美好生活的前提与保障,也是人在一个地方有无归属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来到加拿大后,老公一直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而且如无意外,可望安全工作到退休。国内是年青人的天下,我们出来时早就过了国内外企招人的35岁杠杠。

 

     教育

    孩子的教育也是做家长十分关心的事。加拿大的教育是不错的,而且中小学免费,大学有政府贷款,可以说是无经济顾虑。来到加拿大后,我们女儿发展顺利,高中、大学、工作一路顺风,她进哈佛上学更是我们在国内想都不敢想的事。

 

    其他我认为加拿大好的方面还有生活环境优美、人际关系普遍友好、社会安定、犯罪率低有安全感等。

 

    背井离乡,亲情和对故乡的思恋是我们这些海外华人的情结,因此我们有时会比在国内更关心祖国的发展。由于信息流通的开放,我们也会更多地看到和关注所存在的问题。如今通讯发达、交通便捷,我们和祖国、亲人们的联系日益紧密。就是在我们周围,当年的同学同事朋友、还有如今的同事邻居朋友有几十家,构成了我们在新的家园的新的中华文化生活圈子。我们共同在为帮助世界了解中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和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友谊而努力。希望祖国强大、希望人民和家人生活幸福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出国不出国,在哪发展,因人而宜。究竟利弊如何,有时真的很难说清楚。所以我经常以“好男儿志在四方”自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