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回国游记之五:美味大闸蟹
剑
大闸蟹产于长江口的湖泊河海中,尤以江苏阳澄湖的最为有名。我们小时候,大闸蟹只是江南水乡人的天赐美味。如今交通便利,商家精明,加上人工饲养使产量倍增,大闸蟹早已冲出江南,成为了全国人民饭桌上的佳肴。这次我们十月金秋回国,正值菊黄蟹肥之时,每每与同学好友亲戚家人欢宴把盏,餐桌上几乎都少不了大闸蟹。
我们小时候自然环境尚好,在河滩、沟渠边经常可以看到螃蟹洞和横行的野生大闸蟹。下河游泳能踩到"懒汉"蟹(老爸说这种蟹不筑洞,象Homeless),蹩气下蹲即可捉得。如果得暇兴起,在河滩两边寻找螃蟹洞掏之,十有八九会满载而归。
螃蟹洞一般是在被河水半淹的河滩中下部,来潮时被潮水淹没,退潮时露出洞口,洞里有积水。你可千万别掏那没水的干洞,那里可能是蛇穴,危险之极!也有些蟹洞在河底,需要憋气潜入河底,方能掏得。但从这些难掏的洞里,你往往能掏到大蟹,老蟹。
江南人捉蟹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前面提到的掏蟹洞之外,还有照蟹、推蟹等等。
照蟹颇为有趣,人们在河滩搭一小棚,用草木往河里搭一个桩,桩的上部安装一个连接蟹篓的俗称"落苏盖头"的东西,挑一根竹竿,晚上在竿头点一盏马灯,睡在棚里静等螃蟹往上爬。利用"落苏盖头"只可单向通行的功能,把爬过"落苏盖头"的螃蟹尽数捕获。你若夏夜在江南水乡行走,便不难见到这独特的点点渔火。
推蟹一般是在深秋北风起时的夜晚或清晨,用一根长竿头上绑上一张三角形的抄网,在河的一边沿着河底往另一边推,河底若有螃蟹就会落入网中。相比照蟹,这种方法要辛苦得多,但那时捕获的螃蟹个大膏满,质量上乘。
那时没有人工饲养的螃蟹。我个人觉得和放养的相比,野生螃蟹外形、色彩更加好看,味道也更为鲜美。记得小时偶尔捉得的几年老蟹黑锈外壳,满腿黄毛,体态健壮,有一股英雄豪气。你若靠近,它必舞动着硕大的双螯迎战,煞是可爱。这样的螃蟹膏满黄饱肉多,蟹腿里的肉往往撑得难以顺利吸出。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物价低廉且稳定,人们吃大闸蟹也颇为容易与平常。记得八二年大学毕业后我在上海安亭工作,下班后去菜市场花一块多钱拎回一串吐着白沫的大闸蟹,和当年的女朋友,如今的孩她妈吃得心满意足。
吃蟹是一件雅俗共赏的的事情,你尽可放开了施展你的吃技。真正享受大闸蟹的吃蟹老手吃起来非常讲究和仔细。就是不用工具,他们也能把蟹肉从曲里拐弯、盘根错节的蟹驼、蟹身、蟹螯、蟹脚里剃出来,吃它个干干净净。我们吃蟹,虽称不上专业,可从小模仿,却也颇知路数:先掰去蟹脚、蟹螯,逐节吸食,然后揭壳开驼,享用那通红的蟹黄、膏脂,那可是整个螃蟹的精华所在。蟹身则需沿水平方向逐片掰开,才能尽吃其嵌在稀薄骨架之中的美味蟹肉。
回忆小时候全家围坐在一起吃蟹,老父总是把大的、重的蟹给母亲和姥姥,自己高高兴兴地扫荡蟹脚、蟹螯。他总是连蟹脚尖里的肉都不放过。现在,孩她妈是北方人,不怎么会吃蟹,也不耐烦学。所以每当吃蟹,我也总是把蟹驼给她,替她剃出蟹螯、蟹身上的肉,自己打扫边边角角。
此次回老家,老妈早早向隔壁做螃蟹生意的邻居老板定了螃蟹。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蟹时,我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童年时代。啊,大闸蟹!你连系着江南游子对家乡山水的无限眷恋;啊,大闸蟹!它印刻着你我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这是老妈给准备的美味大闸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