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抱节君
抱节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779
  • 关注人气:2,5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2010-11-11 08:01:24)
标签:

杂谈

分类: 异国美术

 

 

    伦勃朗·哈尔门斯·范·莱恩(Rembrandt Harmenz Van Rijn 1606-1669)是17 世纪的荷兰画家,艺术历史中的一个巨人. 他的画富有颜色,明暗的配合具有特色. 很多的肖像和自画像展现出一个个个性极深的人物,他的画构成同时代的阿姆斯特丹生活的一笔生动的记录. 荷兰的学校最好的艺术家,他的油画和蚀刻版画使他成为在艺术的历史中一个巨人。

伦勃朗一生留下了一百多幅油画或铜板自画像,排列起来就是一部独特的绘画性自传。人们从不同时期的伦勃朗的自画像上,可以看到他精神世界的精微变化,而他在自画像上展现的油画技术也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伦勃朗所扮演的角色有倔强的青年,中产阶级市民,武装骑士,穿艳丽东方服装的怪人,快活的宴饮者,圣徒与贤哲。

    伦勃朗在1606年7月15出生于莱顿(Leiden),其父是当地有名的磨坊主,其母是面包师的女儿。这为其学画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早期,伦勃朗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铅笔素描,鹅毛笔结合着毛笔素描。伦勃朗用非常平滑的小笔触画圣经故事,学习鲁本斯(Rubens)的螺旋形构图,又用卡拉瓦乔的荷兰弟子们那种强烈的明暗对照画法。

    1625年至1632年之间是伦勃朗的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准备时期。1625 年在家乡开设画室。这时期伦勃朗曾为斯各东的助手,共同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包括不少版画作品。这时,伦勃朗已开始作自己的《自画像》。伦勃朗的第一幅自画像是他刚到阿姆斯特丹不久创作的,我们从1626年的《自画像》可以看出伦勃朗还是一个朝气蓬勃、满怀希望的莱顿大学生形象。伦勃朗和他同年时期的朋友利文斯合作了四年左右,由于利文斯偏爱华丽和一心迎合上层王公贵族的口味,而伦勃朗却注重朴实,在1632年他们二人分手。利文斯去英国进入了宫廷,伦勃朗始终愿意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伦勃朗在早期的绘画中很重视光的作用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伦勃朗的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强调明暗对比,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这些艺术表现手法受了卡拉瓦乔的影响,这从《女预言者哈拿》(1631)、《尼可莱斯·鲁特像》(1631)等上面都可以看出。

    1929年伦勃朗的《自画像》,他面容安静,头发梳的很整齐,这显现出他比以前成熟多了。伦勃朗身着的黑色皮衣闪闪发亮,外面露着白色的衫衣领子。画面的色调柔和,一束强光洒在他的右额上,这与他身后的黑影开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给人带来良好视觉感。这表现出伦勃朗信念坚定。

1632-1642年之间是伦勃朗艺术创作的第二个时期,这也是他艺术成熟的时期,也是他在生活上最富有、最快活的阶段。约1631年底,伦勃朗离开故乡定居于文化、政治、经济中心——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在此娶萨斯基娅.凡.厄伊伦博尔赫(Saskia)为妻,其家之富裕也给他带来繁荣。阿姆斯特丹是荷兰共和国主要的商业贸易中心。作为当代杰出的画家,尤其在肖像画方面他很快赢得人们的承认。此时他主要作流行肖像画。1632年至1633年间,伦勃朗共绘制了五十余件作品,大部分是肖像画。《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就是在这期间创作的。正因为这幅画的诞生,使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一夜之间闻名于艺坛,从此不断接到订货单。这幅画也是伦勃朗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1634年的《自画像》,画的是青年时代的伦勃朗。他正27岁,他离开故乡莱顿到阿姆斯特丹。面貌是年轻的,可爱的,全体布满爱与温情。眼睛极美,目光是那么妩媚,头发很多,烫的很讲究。胡须很细,口唇的线条分明,画家穿一套讲究的衣服,丝绒的小帽,肩上挂着一条金链。这表现出伦勃朗英姿勃发的形象。幸福并不能造成一个心灵,伦勃朗这时期的自画像为数不少,都和上述之作大体相同,虽然技术颇为巧妙,但缺少在以后的作品中成为最高性格的这种成分。这时期,光的明暗应用得还非常谨慎,还不是以后那种强有力的工具;伦勃朗只是用以特别表现有力的线条,勾勒轮廓都和标明口与下巴的有规则的典雅的曲线。那时节,伦勃朗心目中的人生观是含着微笑的。

1639年伦勃朗的《包黑头巾的自画像》上,他早期的生机勃勃的形象与激动人心的场面看不到了,他注意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在油画技法上也较以前深化、老练。1640年伦勃朗的《自画像》上,人物形象显示了成熟的特征,目光凝重中透露出自信。

    17世纪30年代末期,伦勃朗的艺术追求与荷兰权贵阶层的要求之间产生了矛盾,1642年,这个矛盾就尖锐的表现出来。伦勃朗的巨幅杰作《夜巡》遭到订画人的反对。这幅画具有独特的历史画性质,引起人们对于不久之前的荷兰人民解放的回忆。在这时,伦勃朗的创作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7世纪40年代的伦勃朗的创作,性质上有很大的改变,丧失了早期作品的生气勃勃的与激动人的特点。伦勃朗画哪些非常安静的人物很小的圣经故事画,同时继续画他的肖像画与风景画。这时期伦勃朗的油画特点是明暗调子的丰富与微妙的温暖色彩。

    17世纪40年代初到50年代中期,这是伦勃朗艺术创作的第三个时期。这时期的创作更具有现实色彩,伦勃朗的欢乐时光结束了。1642年6月其妻溘然长逝,此后其生意渐衰。伦勃朗在其妻死后又大肆挥霍,这才导致1656年他的破产。伦勃朗在1657年又创作了《自画像》,此时画面上的伦勃朗眉头皱着,眼睛有神,但从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从他哪庄重的面孔上还可以看出他意志依然很坚强。虽然伦勃朗这时深陷困境之中,但其艺术创造力却未见减退,他日益转向圣经题材、风景画及普通人民的肖像画(其中大多为犹太人),因他此时与这些人同住,同时又继续为自己画像。除绘画外,他还作过许多第一流的素描和蚀刻版画。他的作品特色是光的运用,这最终是从卡拉瓦乔哪里学来的;此时还有无比深厚的人类同情与了解。

    17世纪50年代伦勃朗创作了许多他所创作的最出色的心理描写的肖像画,善以概括手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1650年的《自画像》、1652年的《自画像》中,伦勃朗有点发福,面部已出现皱纹,但是看起来仍然充满活力和毅力,尽管这个时期他生活上开始遭受打击。1659年的《自画像》中,伦勃朗目光坚定,可以看出来他是个不向命运屈服的强者。

    在17世纪60年代初期,显然是由于视力的衰弱,几乎是完全放弃了铜板画的创作。伦勃朗这个时期喜欢用芦苇笔画素描。

    约1660年的《自画像》,布上画(114.3×96.5cm)。这时是他1656年破产之后潦倒落魄的晚年,加之其妻的死去在此后16年中,他如同苦役一般在悲哀中工作。他穷了,虽然一切都拍卖了,虽然经过了可羞的破产,虽然制作极多,他仍不能偿清他所有的债务。作品刚刚画完,就已经被债主拿走了。他不得不借高利息的债,为了他的妻子和儿子他过着工人般的生活。现在于卢浮宫中的他的第二幅《自画像》便是在破产以后最痛苦的时节所作。在憔悴的面貌上,艰苦的阅历已留下深刻的痕迹。他满头白发,深邃的思绪仿佛是无穷挫折激发起不屈不挠的气概,如此镇静自若,高尚无私。因为伦勃朗已经跟笛卡尔的第子A.海林克斯(1627-1669)交往甚密。后者当时在莱顿任教,信仰灵魂既不靠肉体刺激,也不去支配肉体,只要单纯地观察它。自画像上这个衣冠不整的墩实的人物以朴实的正面与稳重的姿态,传导了一种内在精神与忧郁,诚挚沉思的强烈印象。后墙上两个若大的弧形突出了简单的形象所潜藏的一种伟大而谦逊的尊严与毫无造作的崇高感。

    1661年的被题为《扮成圣保罗的伦勃朗》的自画像是伦勃朗晚年不无讽刺意味的一幅自画像杰作。画家对镜自写,把一切都处于阴影里,只让脸部接受一束暖光照明,形象侧身而坐,包着头巾,似乎深深地沉浸在一种纷繁驳杂的思绪中。他左手握着什么,是书,还是画板,看不清楚。肖像的精神状态显然是萎靡的,大有垂垂老矣之感。面容憔悴,缺乏应有的光辉,一时睁得很大的眼睛,似乎能告诉观者它没有在艺术世界里消失,且永远也不会消失。扮作圣保罗,虽是自谑,但多少蕴含着一种“殉教”的自嘲意味。嘴唇边露出了一丝无可奈何的笑意,运用一种“紫金色的黑暗”的渲染法,来加强形象的情绪,在笔法上更加放达,这与他前期的自画像是不大相同的。

    1669年伦勃朗的《自画像》,这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张自画像。笔法更加苍劲老练,厚涂的色彩像铸铜一般在闪闪发光。伦勃朗采用的是一种略显透明的“色彩重置法”。伦勃朗的面容安静从容,目光仍然炯炯有神伦勃朗本人在这幅画面上显得很苍老,生活的连续挫折与事业的打击造成画上那个伦勃朗形象。画家把自己从肉体到精神的形象都勾画在这幅画上了。

    作自画像是西方绘画中具有双重意义的绘画方式,它不仅有助于画家练习造型与色彩,还可通过自我观察,深入探索形象的精神气质与心理活动在外在显现,因为画家理解自己是最贴切的(雕塑上的自塑像也是如此,但需立体地理解)。伦勃朗的一生中共有61幅自画像,在这一系列的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伦勃朗始终不屈不挠的性格。伦勃朗终生都在研究自己的脸,研究它的特点、表情、痛苦、以及他的皮肤和头发不同的纹理,还把它放在不同的姿势、头巾、衣服和光线条件下来考察。他观察这张脸上的变化,从他在年轻时丑化或美化他自己,到他取得国际声望时把自己画成浪子或文艺复兴的朝臣,再到他成熟时亲人的丧失与哀伤在脸上留下的印记。在这时,他依然很坚强的作自我分析。他要把自己一种近乎威严,从他所在的画室里向我们这个世界看,显然,只要他还能作画还能创造,他的人的尊严就不会泯灭。这正如他的那句话: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名誉,比名誉更重要的是自由。

    1669年10月4日,穷困与寂寞的伦勃朗终于离开了人世,他给后世留下了大约600幅油画,1300余幅版画,2000多幅素描与速写。可是,他留下的如此丰富的遗产,在他死后几十年内一直未得到荷兰社会给予应有的重视,直至18世纪中叶。这对他是很不公正的。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三)——伦勃朗自画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