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与油画的联系与区别:
油画是用调色油调和油画颜料来进行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油画是西方绘画中最具典型性的绘画手段。油画颜色覆盖力强, 色彩鲜艳、丰 富、细腻,
富有极强的表现力。画家运用油画材料, 采用油画的表述语言,
对色彩、线条、明暗、空间、层次、肌理等进行全方位的表现。油画以光影充分表现物体复杂的明暗现象关系和色彩现象, 可以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空间的效果,
对大自然和事物的描写与刻画能做到惟妙惟肖。油画是迄今以来所有绘画中表现手段最丰富、表现力最强的艺术之一。
然而, 油画用油作为调色媒介,
虽有透明画法 ,
但不可能产生像水彩画那样经多层叠加仍能保持的清新透明感,
更不可能因水在画面上流动而产生意想不到的丰富的意趣。
水彩画与中国画的联系与区别:
水彩画与中国画似有一种天然的亲像关系, 以至于到目前为止, 国外还有人将中国画称为"中国彩墨画"。
水彩画与中国画的相似之处, 最明显的表现是在材料上, 两者均用纸本绘画,
讲究用水的干湿变化和对比,
使用水溶性颜料和管形毛笔作画。在用水用色的技法上,
也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中国画尤其是中国水墨画所表现的抚媚华滋、空灵淡远的艺术效果与清新透明、滋润空灵的水彩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由于国画颜料和纸的性能局限所致,
国画的透明叠加和水色交融效果不及水彩画。生宣纸吸水性较水彩纸强,
故水在纸上的流动渗化不及水彩,
叠加的透明度也不及水彩。熟宣纸上的流动渗化比生宣纸好,
但因纸较光而薄,
故没有水彩纸上所能产生的那样丰富的变化。所以,
国画的透明叠加和水色交融的效果与水彩画不同。
然而, 水彩画不同于中国画,
其区别主要不在于媒介物,
而是各自所表达和蕴含的内涵不同。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蕴、哲学思想、民族精神对中国画的影响与渗透是非常深刻的。中国画又将这种民族意识通过造型、线条和色彩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画是以线为表现语言的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有工笔与写意两种。工笔画亦称细笔画,
其表现方法工整而细致, 作画步骤是先勾后染, 色彩绚丽,并富有装饰趣味。水彩画中也有一种表现形式是先勾出轮廓线, 然后用水彩色进行塑造的。尽管同样地用水用色用线,
然而水彩画中的线条与中国画线条是有所区别的。水彩画中的线条所注重的已不是轮廓的自身, 而是在光线的意念中来进行线的表现。水彩画中的线条把明暗光影融入线中, 把光影中原本比较宽的背光面有意进行压缩,
变成线的形式, 成为水彩画里线的依凭。这里的线, 是由影演变而来的,
与中国画中的线作为单一轮廓的表达在表现意念上完全不同。
当然, 水彩画中的线,
在表述方面也可带有中国绘画的意味,
中西艺术在这方面可以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我国著名画家林风眠在这方面的尝试非常成功,
成为中西艺术合璧的典范。
中国写意画重视意境的营造。它要求画家在创作中把创作意图与创作思想融入所表现的对象之中, 以对象为载体来抒发其情感,
构筑成某种完善的艺术境界。写意画的表述手段主要体现在用笔、用墨和用色之上。由于笔、墨、色及宣纸的特殊性, 画家在运笔、着色、泼墨、施彩的过程中,
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变幻莫测的效果。
写意画以墨为主,
比较多地利用墨色产生明暗、层次与质感的表现效果,
因而不像水彩画那样注重色彩的变化。写意画中也经常利用色彩来进行表现 ,但与西方人用色有较大的区别。西画所注重的是对象的色彩关系和由色彩所产生的明暗关系, 关注其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的相互作用,
而中国写意画的色彩只关注物体的固有色和画面形成与色彩构成,
其色彩不受自然事物的真实色彩束缚, 而只是作为事物的某种符号被象征性地加以运用。
- X: ~, E5 n3 x1 h% d1
}
水彩画同中国写意画一样讲究虚实,
但东、西方对虚实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西方水彩画之虚实是指色彩对比、明暗对比,
而中国画的虚实则注重线条的疏密和轻重, 轮廓的清晰和模糊, 要求“实者虚之、虚者实之”,
体现虚实相生的原则。 可见, 中国写意画中的虚实是一种意境
和气韵的表现, 而不像西方绘画那样, 虚实只是层次、空间和远近的处理方法。
水彩画与版画的联系与区别:
版画是画家在各种不同物质材料的版面上手工制版、刻版后,
通过拓印而构成的一种绘画.其中水印木刻是将传统的中国画宣纸与木刻印制 相结合的一种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水印木刻的 特殊之处在于拓印阶段
,
画家对水分的把握是拓印成败的关键。在运用木刻水印特有的语言表达上,
画面也可以表现清新、淡雅、和谐、恬静的水色交融的审美境界 ,
如版画家赵海鹏的水印木刻《静静的黎明》。但与水彩画的水色效果相比,
水印木刻版画中水分的干湿变化及水色交融的效果明显受到极大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