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次走进佛教安养院

(2017-08-20 16:57:40)
标签:

旅游

博友燕燕对我说,她想把苏州的寺庙都走一走,我说好,我答应她只要有时间我俩就去苏州知晓的、或隐在小巷子里不太知晓的小庙寺观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来个苏州寺庙寻访记。

燕燕说做就做,在我外出旅游不在苏州的几天里,她走访了苏州定慧寺、报国寺、文山寺三个寺庙,我问她三香路疾控中心后面的佛教安养院你去过没有,她说不仅没去过,听也没听过,好吧,我说,你找一个时间,我带你去看看。

说到苏州佛教安养院,因为靠近我家附近,所以我很早的时候,大概是从年轻时代起就经常去那里。
我老公的姐姐们都认识安养院里很多信佛老人,我常和她们一起去安养院看望那些老人,多少年过去了,我想当年看访的那些老人大多已经过世不在了,自从我退休之后,我很少去安养院,一来我老公的姐姐们选择在家修行不往外跑了,二来,我自己恋上旅游画画和一些别的活动,我现在已经很少往寺庙和安养院跑了。

记得,我多次在这里听过讲经、念过佛,也来这里送过好多次往生的人,2011年我还写了篇《我眼里的苏州佛教安养院》博文,好像被转载了很多次。

记得最后一次我在安养院二楼的念佛堂和那些能敲法器、和出家师父差不多的居士们一起做了一堂晚课,晚课有念弥陀经、大忏悔文、唱偈、绕佛、静坐、一系列讲究的仪式,当时的我心静如水,一丝不苟、从容淡定的完成了所有晚课内容。
结束后,里面的冬梅居士拉着我的手叫我常去一起做功课,她说他们也大多老了,需要年轻的血液去补充传承,我知道她的意思,可我觉得我还没到放下万缘、一心念佛的境地,我一直游离于佛门内外,就是不想把自己拘泥在里面,我还想玩,还想看这个世界,自从那次以后,我没有再进去安养院,一晃,好几年过去了,终于,今天,因为一个承诺,我又走进熟悉的佛教安养院。

也许好久没来了,安养院还是有一些变化,以前进院门的那扇门被封掉了,在旁边另外开了一扇门,走进门的左手边廊下第一间本来是一间很古老的小念佛堂,现在一溜儿全部变成摆着圆桌椅子的餐厅食堂,据说一到做法事和初一十五念佛的时候,这里就需要坐很多人了,也要管来念佛的人吃和休息,因此,左手边廊下一长溜的厅堂全部改造成了餐厅。

好在院子还是老样子,不仅没变还因为摆设了绿油油的盆栽草木显得生机盎然。
正对着大门的观音堂也没变,我带了燕进去,先虔诚礼拜观音菩萨三拜,再带她转到左手边朝里走、去那间大的念佛堂看看,我们先走过一个小天井,里面有一口老井,上书“印公泉”,还有灵岩山已故长老主持妙真老和尚、印光大师等几位德高望重法师的塑像,然后走到大的念佛堂,这里彩绘塑雕十分庄严漂亮,因为是在平时,念佛堂里空无一人,我们在这里礼拜佛菩萨,感受佛教气息,然后上楼去参观一下。

我记得二楼有一个精致的佛堂,我曾经随众居士在里面做过一堂晚课,给我留下十分深刻印象,因此,上了二楼,脱去鞋子,我走到佛堂门口隔着玻璃往里看,重温了以往那次身在里面随众晚课的记忆。

二楼廊下一溜间是进安养院信佛居士住的住处,我们隔着门窗一间一间的往里张望,看见每间屋里摆放着两张床铺,房间里收拾的整整齐齐,正张望间,其中一间屋里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呼唤道:“进来呢!”于是,我推开虚掩的房门赤脚走了进去。

是一位老好婆正坐在床边,我问她热不热?回答我:“不热”,她告诉我房间有空调、也有电风扇,但她不怎么用,因为并不感觉很热。
我们和她攀谈起来,我问了她在安养院的饮食起居,燕燕再问了一下她的年龄,结果我们大吃一惊,这位鹤发童颜皮肤很好的老好婆已经94岁高龄,真是一点也看不出来,除了可能上下楼梯有点不便,其他都很好哦。

和这位高龄老好婆告辞出来后,我们在楼梯口又碰着一位老好婆,她拿着一串念佛珠,在走廊里走来走去的念佛,看见我们就问我们找谁?我们说不找谁来拜拜佛顺便参观参观。

这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因为骨质疏松她的背陀着,但精神很好,耳聪目明,她的耳朵很大听力很好,听我们讲话一点不费力,她告诉我们她的作息时间,晚上七八点钟就睡觉,凌晨二三点起来,念弥陀经五遍,然后去佛堂里点点香烛,擦擦供桌,这是一位至纯至善的老人。

通过交流,我们得知这位老人在五十几岁光景上死了男人,没有子女,就来到佛教安养园做服务工作,做了十几年后,她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她很安心的呆在这里,除了念佛,服务出力,没有别的念想,也不喜欢外出,更不随意闲谈,她在安养院一呆已经二十六年了,她并且告诉我们她居住的房间前面那块空地最早是属于庙产的,文革中被充了公成为一家工厂,后来又被买了去成为医院,现在是疾控中心,因为几经易手,庙里已经拿不回来,不然原先那块地方也是殿堂还有小桥曲池,安养院最早是灵岩山印光大师在市里买下的一块地产,用来安置僧众,因庙前有一条河,曾在河里放生鱼类,又叫放生寺,现在是归西园寺庙产。

再问老人年龄,已经八十一岁,但看她思维清晰,慈眉善目,待人及其真诚,至纯至善,真令我感到由衷的敬佩!
临别前与她合影一张,暗想,以后我要常去看她。


位于三香路疾控中心后面的佛教安养院

老门,现已不用
http://s3/mw690/001u3xvvzy7dALuBou602&690
老门旁另外新开了一扇门,我带了燕燕过来礼佛参观
http://s2/mw690/001u3xvvzy7dALuSf2Vc1&690

http://s1/mw690/001u3xvvzy7dALv9tdu00&690
进门左手边廊下一开溜厅堂全部改造成餐厅给初一十五前来念佛的人们休息吃饭,(以前最前面一间是佛堂)
http://s16/mw690/001u3xvvzy7dALvsR1Zff&690
院落未变,更增添了绿植,生机盎然
http://s7/mw690/001u3xvvzy7dALvKuj436&690

http://s12/mw690/001u3xvvzy7dALw47r52b&690

http://s1/mw690/001u3xvvzy7dALwnfOw60&690
带燕燕进观音堂,这里的观音像很古老灵验的,虔诚礼拜三拜
http://s13/mw690/001u3xvvzy7dALwQX8gec&690

http://s3/mw690/001u3xvvzy7dALxaywGd2&690
走过小天井,里面一口印公泉井
http://s14/mw690/001u3xvvzy7dALxwYYR5d&690
井里有水,但水很浑浊
http://s16/mw690/001u3xvvzy7dALyAm2Xaf&690

http://s1/mw690/001u3xvvzy7dALxOrXG00&690

http://s2/mw690/001u3xvvzy7dALyZz8Z91&690
去后面大的那间念佛堂礼拜佛菩萨像
http://s15/mw690/001u3xvvzy7dALAsVNcce&690
感受佛教气息
http://s15/mw690/001u3xvvzy7dALBMPf0de&690

http://s7/mw690/001u3xvvzy7dALCa2Q656&690

http://s13/mw690/001u3xvvzy7dALDmB3ebc&690
二楼有一间精致佛堂,我曾在里面随众做过一堂晚课
http://s5/mw690/001u3xvvzy7dAMoJquw64&690
一切照旧,令人怀念
http://s10/mw690/001u3xvvzy7dAMpdG1Xc9&690
站在二楼廊前往下看
http://s5/mw690/001u3xvvzy7dAMLGJ8we4&690

http://s12/mw690/001u3xvvzy7dAMMbInx8b&690
二楼那一开溜的房间是老人居住的房间,其中一间房间里一位九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喊我们进去坐坐
http://s12/mw690/001u3xvvzy7dAMpH3190b&690
和老人攀谈后走出来在廊前拍了一张照
http://s2/mw690/001u3xvvzy7dAMrr8UF31&690
http://s15/mw690/001u3xvvzy7dAMRr7KS6e&690
楼梯口碰到一位八十一岁高龄老好婆,思维清晰,耳聪目明,慈眉善目,人至纯至善
http://s16/mw690/001u3xvvzy7dAMseGFF8f&690
她告诉我们除了念佛什么都不会的,早睡早起,不说闲话,一生奉献佛教,临别她一而再再而三喊我们初一十五来这里念佛,阿弥陀佛!
http://s3/mw690/001u3xvvzy7dAMtfw5Ab2&690
走出佛教安养院,门前一座小桥应该也有点年头了,我在想当年的印光大法师应该也走过过这座桥吧,还又有多少善人带着礼佛的虔诚走过这座桥呢,阿弥陀佛!
http://s16/mw690/001u3xvvzy7dAMtMxvV0f&690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