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贴----宁海龙宫村介绍

标签:
旅游 |
http://s4/mw690/001u3xvvgy6Yurikfmj43&690
http://s2/mw690/001u3xvvgy6YurhdjON61&690
http://s2/mw690/001u3xvvgy6Yurhtr45b1&690
古村处于形似天盆的山谷之中,海拔高达945米的千古名山——越天门山脉的起点镇亭山(又称第一尖)的东南麓,在大虎尖、小虎尖、外岗尖、四尖顶等高山环抱之中,村庄海拔250多米,有如特大的卫星信息接收器,是个俗话说的风水宝地。
好象四条小龙的溪坑汇聚于村中,冲出有如天门的峡口,即天门水,是穿越高山峡峙中,长达20里的龙宫大溪峡谷——龙宫生态沟。
沿溪的石砌古道,是西汉武帝时,为平定闽越叛乱而开辟的古栈道,也是会稽向东南出海,连接今新昌和宁海县城的大道,龙宫村是这一古道的转折点和宿营地。
20里生态沟中,无一户人家,无一丘耕地、无一片人工种植林、无一根电线杆等现代设施,完全保持着原始次生林和石砌古道的原生态环境。
峡谷中,排列着喜鹊潭、汤瓶潭、大泄潭、长石坛、雁度潭、杀羊潭、雷落潭、火棍潭、纸塘潭、冷潭、大峦潭等水景;狮子头、鸡冠岩、龙床岩、仙人晒肚、小天等岩景,沿溪两侧还有岔坑、里大坑、里山坑、纸塘坑、东高坑、西高坑。因西溪水库建造成淹没,今尚有龙宫至高坑口5.3公里可供游览。与长石坛相连的岔坑中之四泄——小放泄、大岩泄、香岩泄、大放泄,是整条峡谷中景观最美和景点最集中的地段。
http://s13/mw690/001u3xvvgy6Yurhz8lu6c&690
http://s14/mw690/001u3xvvgy6Yuri0HHD7d&690
龙宫村名,亦原于独特的生态环境,距村西北里许的石龙窦,水之源头在第一尖,奔流近20里至此,从石窦中冲出,形成宫殿般的潭湫。清代光绪宁海县志称:“石龙窦,龙宫屿窦,在石壁下,世传龙于此出入,其辗转挨擦处有痕,下为大湫,不知源从何来,窦水泻下,喷激如飞练,崖上有石龙窦三字。”村南里许的大泄潭,深达30多米。(1988年建大泄潭水库大坝时,用五台抽水机经一星期才抽干)伴随龙窦、龙泄之间,又有众多龙潭及龙床,显然是龙的宫殿了,明正统十三年(1448),正式命名为龙宫溪和龙宫村。古村唐代为杨氏、庞氏聚居地,宋代以后陈氏一脉兴隆,独秀至今,陈氏占村民的98%以上。
古村中,古溪坑、古民宅、古巷弄、古桥梁、古祠庙和古树木风采纷呈,自2002年全面管控拉圾、污水以来,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古村落。
杨家坑、樵坑、龙宫溪、溪湾坑象四条小龙穿村而过,溪坑中一道道拦水小坝,使各条溪坑形成一个个清澈的小潭,人们到此,能看见潭中鱼儿的须发。还有坑畔有如蟠龙的枫杨、香樟、苦楮等古树,使古村成了名副其实的龙宫。
后墙弄、樵坑弄、穿堂弄、书院路、溪边路、东边墙弄、大阊门墙弄、新阊门墙弄、秧田弄等古巷弄中,分布着30多个古宅院,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有药店道地、染店(香店)道地、进士弟、三穿堂、上道地、下道地、五世同堂、专员居、上新屋、下新屋、里三份、外五份、安吉贞、居其所、众星拱北、允盛堂等10余个道地。其间由龙溪桥、姆溪桥、樵坑桥、望月桥、石桥头、龙亭桥等古石桥连接全村,其中石桥头和姆溪桥是贯通东西,东通象山港,西连绍兴府的主通道古石桥。
陈氏宗祠分总祠星聚堂、支祠三之堂、新祠崇德堂(育英书室)三所祠堂,龙宫大庵(集福寺)、望月庵(寺)两所寺院,均有一定的规模并各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陈氏宗祠和龙宫大庵,陈氏始迁祖陈仲良(1091一1153)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一1124 )从新昌县平湖迁入,近千年来,丁口繁盛。村民因勤劳而物产丰富,以好学而考取功名者众多,先后建成三座祠堂,其中总祠称星聚堂,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以气势宏伟,做工精巧著称于宁绍台边地区。其古戏台于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海十大古戏台之一。新祠崇德堂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还是热心教育的慈善家创办的育英书室。三之堂为支祠,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三座宗祠均各具特色,是展示陈氏山乡古文化的旅游景观。
龙宫大庵,紧靠村西石龙窦之西侧,其环境之优,当人们到达距庵门口,可耳闻梵音时,仍不知庵之所在。抗日战争时期,宁波于1941年沦陷,专员公署到此庵,日机投炸弹,欲炸此地,却投向了隔山的澄深。
在宁海的西部有个山村名字叫龙宫,在龙宫有一条溪叫龙溪,从村头一直流呀流,流过村口,穿过一架叫"向阳桥"后向南流去。
出了村口,沿着溪流的方向往南不到500米,就可以看到一个村人为之自豪滴大泄潭水库,也是一个水电站。出了水库外面是一条长长的大山沟,再往前行2000米是一条小山沟,那儿就是龙宫最美的地方,小方泄。大山沟的景色美,小方泄的景色更美,就象一颗树好看,但,一盆盆景更精彩,沿溪往前,原来这儿古木参天,怪石嶙峋。
龙宫的水很美!
清澈得感觉象不存在。里面的鱼儿很多,把脚泡里面,很多条小鱼游过来,做一次真正自然的足底按摩。
根据东论网友介绍,小时候,记忆中最深的是发洪水,上流会冲下来很多东西。站在家门口,就可以用小鱼兜捕鱼。因为发大水时,小鱼儿都会往水流不急的方向跑。家门口的石阶自然成了很好的港湾。总能在那个时候,卷着裤腿,抓鱼。
本来以为龙宫是山坳里的小村落,去了才知道龙宫是大村古村,想必在古代十分繁华。村中还保留着许多古旧的房屋,我们看到有人正在清洗刚收摘上来的花生和玉米,没想到他们竟然拒绝不卖。每次和宁海人接触,总是不由地想起鲁讯先生写柔石“台州式的硬气”。
沿着村边的一条小路往下走,转眼一片湖光山色荡漾在眼前,峰回路转,都是风景,两岸峰峦叠翠的山涧,底下奔流不息的溪谷,前方漫漫西汉古道,让人仿佛走入一幅天然的山水长卷之中,我心中的唐诗宋词也找到了实体的依托,山清水秀这四个字都不足以形容,还是以山高水长好,让人浮想联翩。就想将着这山这水,沿着古道一路行去……
来到三岔口,一条白色的山溪水飞流而下,真是太美了,前一日暴水过后水涨了很多,但到第二天却小了,看着平常了,不似初到时激动人心。我们决定在此露营,这是我第一次露营,第一次野外烧东西,最多只能做做帮手。半夜醒来,耳边全是哗哗的山泉声,其它万物具静,没在蝉声,没在蛙叫声,一时竟睡意全消。到清晨偶尔有行人过来,有的是去水库钓鱼,有的上山采中药。
清晨早早起来,四处走走,这儿的水可真清,水下的石头,小鱼儿的游动,还有小螃蟹在水中横向旁行的样子,真是可爱之极。水面上停着各色的湖蝶和蜻蜓,非常漂亮。小壁虎也串来串去。还在那马蜂,仿佛看中我似的绕着我飞个不停,我只好不停地走来走去,终于把它甩了,可能小石屋上有个马蜂窝。
第二天,我们决定溯溪往上,走了不久,便看到一条瀑布飞泄而下,下面的潭水晶莹碧透。几个人停下来游泳,几个人继续往上顺着小路探源。游泳时还发生点意外,我往上爬时候脚一滑掉入潭中,其实潭水也并不深,但我岸鸭子胆小慌乱的本性暴露无遗,竟然差点送上小命,幸好天使游过来救我,把我推到涯边。通过本次教训,自以为安全的地方也有意想不到的危险,玩水时一定有会游的人在。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但人生也同样美好。
30年过去了!龙宫变化不是很大,青山依旧! 在东论,看到一些网友竟然巧遇儿时玩伴,回忆一群小伙伴到龙潭去摸丝罗,抓溪蟹。童年的记忆,最是深刻,无法用语言来描绘。
听说龙宫也要开发了,所谓开发,难道就是大兴士木,人为的修筑一些伪劣的亭台楼榭,宾馆别墅和道路汽车场所,让大自然向游人低头献媚吗?不知有没有更好的开发方式?龙宫的美胜在意境,青山、绿水和古道形成的诗意联想。如果哪一天,修得展新,到处是人头和喧哗声,还在那种味道吗?我欣赏古人对大自然的态度,低头流汗充满谦卑,现代人一味追求舒适快捷同时也不是若有所失?
宁海龙宫行走线路
总站=>马岙→俞公家庙→文林纪念馆 => 龙宫村→大泄潭→仙人晒肚→汉代古道→小放泄→香岩泄→大放泄→水晶宫→龙宫大庙→育英书院→龙树→五世同堂→陈氏宗祠→龙根=>总站
路走行程: 约10公里。
推荐等级: ★★★★☆
难度与强度: 难度★★☆☆☆。 强度★★☆☆☆。
龙宫村口大桥,也是38省道必经之处,至此大桥,便到龙宫古村。
新昌到龙宫村,宁海方向,无需过大桥,就在桥头右拐,沿此小路进入龙宫生态沟。
一路上时而古道,时而溯溪,沿小路走来,到了天盖,在大泄潭潭边稍事休整。大泄潭其实就是一水坝电站,继续沿小路靠右边前进,脚下的路,是西汉古道。经过小放泄后不久,大放泄就出现在眼前不远处了,在上大放泄前依照指点,提前找到了回龙宫村的山路。
大放泄瀑布的确不错,瀑布高有二三十米,飞泄而下,可以和黑龙潭的二潭瀑布一比。瀑布下的水潭也很有特色,周边平袒,中间突然深凹数米,形成深潭,而且潭水清澈见底,大放泄的名气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一溪沿西汉古道继续向前,另一溪便为龙宫生态沟。
回程小路在左边的山腰间,从大方泄原路返回约二百米左右,至此处,靠左边有一条山路上山(回去的左边,也就是上来的右边)上山路有二处叉口,遇第一处,分上行和下行,选上行;遇第二处,沿山腰直行和上行,选山腰直行。
回到村中,找到龙树, 欣赏一番。向龙宫水库进发,欣赏了龙宫泄及名声在外的陈氏祠堂里的十几米的树根大龙, 回到下车的地方等中巴到达梅林,从梅林回宁波。
http://s8/mw690/001u3xvvgy6YrhyCqy337&690
http://s7/mw690/001u3xvvgy6YuriGIzc26&690
宁海龙宫历史和现状
仙居是仙人居住的地方,龙宫是龙住的地方。深圳镇境内的龙宫村,旧称龙溪。龙宫村早先的居民为杨姓和庞姓,现已无存。据该村《陈氏宗谱》记载:始祖陈忡良(1091--1153)于北宋末年由新昌平湖迁居龙溪,也有近千历史。全村现有600余户,保存着数座古民居、三座雕刻精美的古祠堂、多处古庵庙、几段古道、四座古桥、十余棵古木等古迹。
从镇亭山流下大最大最长的溪流,就从村西到村前流过,而后过西溪到宁海南门大溪。村西有深水潭,称石龙窦。溪的南面有一支流,称山坑溪。溪中有数个龙潭和香岩泄、小放泄、大放泄等瀑布。沿溪还保存着汉代的石砌古道。马岙俞公家庙古戏台、龙宫陈氏宗祠古戏台均被列为"国宝"。
龙宫峡生态风景区大量与龙有关的景点和传奇,惟妙惟肖,充分揭示了龙的奥秘,龙树、龙根、龙槽、龙池、龙泄、龙崖、龙窗、龙厅……在这里都活生生的。
景区内的汉代古驿道,是浙东地区年代最早、地域最险、保护最完善的古道,全程近十公里均为石砌大道,有的险段还铺有木栈,即古称“沿栈而上有三十六雷”的地段。两岸峻壁间皆为常绿原始次生林,是一条奇迹般保留至今的汉代古驿道。
龙泄景区有龙宫泄、大泄潭、小放泄、大岩泄、香岩泄、大放泄六处。最壮观为大放泄和小放泄,两泄相距一公里多,循溪渐入,一景胜一景。大放泄高达20多米,三方巨壁围裹,难以攀登,泄下碧潭能见鱼儿须发,宽广平滑的石滩能容纳数百人,游人即可在此休闲烧烤,埋锅造饭,又可举行篝火晚会和安营扎寨。景区森林植被好,环境优雅,是天然的森林氧吧。
龙宫村历史悠久,古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龙文化堪称中国一绝。
http://s5/mw690/001u3xvvgy6YrhyHEwcd4&690
宁海龙宫交通中巴
1、宁波南站乘9:25分到马岙的车,到龙宫大概11点多一点。
2、宁波南站乘快客到宁海总站,1个小时15分左右,然后在总站售票处的旁边乘到马岙的中巴车,到龙宫下车,50分钟左右。
3、宁波中巴南站-宁海梅林,往深圳方向的站头,大概1个半小时,22 元;梅林-龙宫,40分钟左右,7.5元。回梅林最晚的班车15:40分。
宁海龙宫交通自驾游
可以走奉化尚田右转经场尚到深圳,再进去15公里到达龙宫。
最好走甬台温高速,在宁海下。(以前有攻略说在梅林下,一路过去,到了台州三门还没发现梅林的指示牌,最后掉头回来)。 宁海下了高速,有个三叉路口,往右拐,走宁波方向(温泉方向),之后一直沿着温泉方向开。先到梅林,然后会看到路标,往温泉(深圳,新昌)方向左拐。一直开,到了深圳以后,又有一个三叉路口,有路标往温泉,不要走那条路,右拐,上柏油马路,往新昌方向走。 之后一直跟着新昌或者马岙的路标走,会过2座小桥,到龙宫之前必须翻过一座山,山路蜿蜒崎岖,但是风景极佳。翻过山就到了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