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花山游记第二篇----贺九岭至花山第一个小高峰
标签:
杂谈 |
贺九岭,位于吴中区天池山与鹿山之间的谷口处,据传吴王伐齐得顺归朝路经此处正好是农历9月9日,即兴感言命此石岭为贺九岭,它还是旧时光福通往苏州的交通要道。明正统二年时岭上建有普济道院,内有玉皇阁、观音、关圣、玄武诸殿。隆庆年间,庙外建东西两个石关,东面石关为花岗石叫阳关,西面石关为青石叫阴关,喻意道家的“一阴一阳为之道”“阴阳互根”的理论。“阴阳互根”即阴与阳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世间万事万物离不开这一规律,石关的建筑充分体现这些理论。
清代时贺九岭两石关之间铺砌了人字形砖,称为御道,至今行人不绝。
我们穿过小村落的小径后就来到这里啦!
走近贺九岭先过花岗石的阳关

贺九岭石关建筑结构均为拱券式,与江南拱桥相同。拱券的侧面砌有“金刚墙”且置长系石,出头处雕凿成龙头。石关顶端原有建筑已无存。券石五块并列,东石关44块(阴关),西石关48块(阳关)。每块券石上均刻有功德碑,碑额刻倒覆荷叶,碑座刻成荷花。其中西石关一块镌有“吴县十一都九图高坡大王界信人沈儒,母陆氏,年四十八,舍券石一块,祁保寿命延长,吉祥如意。隆庆二年八月中秋立”的题记,可见这些石关虽由寺庙建造,资金则为信士所捐。

阳关
明代兴建的普济道院
走进青石造的阴关


阴关内壁上的龙头和石雕



阴关周围风景


在道院门前石壁上发现石上刻的字


看完石壁上的字,我们开始爬山。这里根本没有象灵岩山、天平山那样的石阶道路,上山的路完全是隐没在树草丛中的,一片野草要靠双手分开,高高的石头要用力向上攀登才能上去,有时不得不用手拽住那些牢固点的树枝藤蔓才能将身体拉上去,头一段山路爬的很辛苦吃力也很喘同时感觉充满惊险刺激。

回头往下看时,已经离开普济道院有一段距离了
再往上爬道院显得小了
等到登到第一个高峰停下往下看普济道院更加小啦,哈哈

登上贺九岭至花山的第一个高峰时在此指点江山顺便站立着休息一下





自豪的西倌采莲老哥
休息片刻后我们又顺着那些一人多高的荒草披荆斩棘的勇往直前去了!
西倌老哥在前头用一把修剪树枝的剪刀剪去那些会扎伤人脸的荆棘杂草树枝开出一条小路方便我们后面几人行走
第一次走这样的荒山杂草险径让我们充满了喜悦和激动,我姐和小杨不时拿出手机来拨通家人的号码向他们通报我们爬山的消息,开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天先整理了这些照片出来就先写到这里,稍后再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