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浠水巴河天狮舞

(2014-02-21 08:58:10)
标签:

浠水

巴河

正月十五

天狮

巴河天狮

2014年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也是中国玩龙灯赏狮舞的元宵节。中午在岳母家吃完午饭后,与鄂州的两位连襟一起,驾车来到巴河,专程欣赏巴河独有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天狮舞。

巴河是浠水县西南部长江中游北岸的一个历史重镇,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的故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与巴河隔河相望的黄州南湖的中专学校读书,上学和放假,为了节约路费,常常是夏天坐木船、冬天步行穿越长长的河滩到巴河,坐汉九轮船回蕲春。那时候,只路过,没有专程到巴河街游玩过。毕业留校工作后,特别是加入民盟后,才专程过河游玩过两次,到闻一多中学拜祭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闻一多。

 

http://s10/mw690/001u33VGgy6GKPu6JDP29&690
下午三点一刻就到了巴河镇,街上到处是人,只看到两条长长的游龙在沿街游走,却没有看到天狮。询问街边一商铺老板,说是根据往年的惯例,天狮一般是在五点以后才来。时间还早,于是顺街而行。

http://s8/mw690/001u33VGgy6GKPw8Hpda7&690

巴河镇只有两条街道,一条新街通向闻一多中学,另一条是老街,弯弯曲曲,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都只有三四层楼高,从一些古老而狭小的弄巷里可以看出这里曾经的繁华。随着长江航运的衰落,曾经商贾云集、有着“小汉口”之称的繁华渐渐不见,可曾经的重镇地位,还是让巴河的历史人文底蕴厚重。

巴河南与鄂州燕矶隔江相望,西与黄州南湖、孙家嘴以巴河为界,与黄州一桥相连,东与清泉镇、兰溪镇毗邻,北与竹瓦镇接壤。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遭楚平王追杀,被迫投奔吴国,曾经此地得一渔夫相助过江脱险;东汉建武23年(公元47)曾移巴蛮人于此,河因此名巴水,镇从此名巴河;三国孙权抗曹于巴河城山扎寨;黄巢反唐屯兵于调军、插旗二山;苏东坡贬滴黄州期间曾泛舟连尔湖迎子由及其家人;民国时期设巴河区政府,日寇占领时,巴河曾为伪县政府所在地;涌现了明末宰相姚明恭、嘉庆年间状元陈沆、著名爱国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以及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钟鹏云等风云人物。

上次来时老街路面有些破旧,进行了整修,平坦整洁。街道上人流很多,大多是巴河镇各乡村的村民拖儿带女来街上看龙灯,也有许多黄州、鄂州、蕲春等周边县市区闻名而来,我在街道上就偶遇到了好多位相熟的摄友、驴友,都是来观赏、拍摄天狮舞的。只是街道不长,很快溜达到了巴河与长江的交汇处。此处的码头虽然难现当年的繁华,但在裸露的江滩、河滩上,树立着几处船坞以及船坞中正在建设的各式大小的船舶,提示着巴河曾经是船运重镇。

http://s5/mw690/001u33VGgy6GKPBh46o84&690

http://s9/mw690/001u33VGgy6GKPBljuw78&690

下午五点半左右,终于从进镇入口的街道上传来爆竹如雷般的炸响声。浓烟飞滚处,锣鼓队热闹开道过后,两个小孩撑的镶有黄色花边的红色幡旗,两人高举着镶有毛泽东画像的牌灯,身后就是滚滚的人流,簇拥着一队翘盼已久的舞动的天狮,缓缓而来。

http://s11/mw690/001u33VGgy6GKPHFHmOba&690

 

天狮有青、白、红、绿、黄四种颜色,硕大的狮头上两个突出的眼睛十分巨大,血盆大口里摆动着一个红色的狮球,滚圆而灵活的狮身,每头一米多的天狮头尾双腿之间,各用一根竹竿支起,由一人右手狮头左手狮尾高举在头顶,随着锣鼓的节奏,翩翩起舞
http://s15/mw690/001u33VGgy6GKPKxk0S7e&690

http://s3/mw690/001u33VGgy6GKPKBi0i32&690
巴河天狮的玩法确实与众不同,天下独有。传统舞狮子,是由两人穿着狮衣,或抢绣球,或上高桌,或爬天梯,而巴河的天狮却是一个人两只手举着,狮不着地,脚不沾土,在舞狮人头顶上下翻飞扭动,左右穿插。但见狮眼随着身形的不断变换,一张一阖,幽默有趣;狮身扭动翻飞,金铂彩纸飘飞,如灵动的彩霞;而随着天狮在舞狮人头顶左右翻飞扭动,狮球也随着上抛下摆,左右滑甩,把天狮戏绣球的动作和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随着舞狮人的身段、步伐、手式的变换,摇头摆尾、点头哈腰、偏头颤身、对咬躜裆等动作层出不穷,把人与狮、狮与狮、人与人的交织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观众呐喊,这一切将巴河天狮舞这出民俗大戏推向高潮,场面十分壮观。



为何巴河镇具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天狮舞?因为巴河人的祖先是来自武落钟离山的巴人。武落钟离山位于长阳龙舟坪西南30公里处,相传是土家族先民巴人祖先廪君诞生地及掷剑称王处,至今山上还有赤穴、黑穴、向王庙、德济亭、石神台、盔头岩、天狮洞等遗迹,为湘鄂川黔土家人寻根祭祖的圣山,朝拜者络绎不绝。天狮洞洞口,雄踞一头由水浆石凝成的巨狮,清泉从狮胯下飞泻而出,蒸腾着缕缕白气,好似天狮一般。传说巴族首领廪君就是骑着这头天狮,率领他的部落走向四方。在东汉时期,巴人“五溪蛮”暴动,朝廷镇压下去后,流放七千余口到鄂东巴水,巴河人从那时起就开始以天狮舞的形式来祭奠先祖英灵,一直流传至今。

http://s12/mw690/001u33VGgy6GKQ3aq0z6b&690

http://s10/mw690/001u33VGgy6GKQ5kvcl29&690
巴河的天狮是“十三玩、十六燃”,正月十三天狮出窝,舞遍巴河的大街小巷和远近村落,到了正月十六的晚上,一件件制作精美的天狮就要烧化升天。听说天狮的制作非常讲究,一个天狮,即使是老师傅也要花两三天的功夫。狮身据说是由一根宽阔的竹片为骨,套扎上十几个圆弧形状的粗竹篾制作的竹筒,而竹筒又是由几十上百根韧性十足的竹篾串联在一起,以保证狮身灵活而又不容易折损。骨架做好了,穿上狮衣,在狮衣裳再粘贴上不同颜色的金铂彩纸。制作精良的天狮,头部里面还有机关,用以控制天狮的眼睛、嘴巴和绣球,保证天狮舞动起来生动活泼可爱。

http://s7/mw690/001u33VGgy6GKQ7PREG86&690

http://s12/mw690/001u33VGgy6GKQ9jvezfb&690巴河天狮舞看起来容易,可要想把天狮舞得漂亮,却还是需要大费一番功夫。听说,巴河天狮到了晚上,里面是可以点上蜡烛的,舞动起来,烛不倒,火不熄,蜡不流,当然更不会烧着狮衣和彩纸。这种舞法,很像小时候我在家乡看过的正月十五夜晚舞动的火龙,可惜就像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舞动的火龙一样,这种烛火天狮舞,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缘看到。

http://s1/mw690/001u33VGgy6GKQwpH6860&690



http://s6/mw690/001u33VGgy6GKQdBqo5e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