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日杂谈

(2025-02-24 14:34:06)
标签:

情感

分类: 情感随笔
    “春盘食菜思三九,人日书幡诵百千”初七、十七、二十七,不约而同吃面条,据说是两千多年来的延续,传承是女娲娘娘造人的日子,再经百姓口口相传,也就成了不见方圆的规矩。自汉朝以来相续流行,魏晋后越发重视,统称为三节,初七人日节、十七人胜节、二十七人庆节。
    中国的历史用上下五千年来复盘,旧时的很多习俗相续被扼杀,人们也不再提及。唯有过年这个节,被后人欣然接受,不但如此,正月里的规矩也在漫不经心地延续着,经久不衰。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更为重视。有诗为证“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看似寥寥几笔却道出深深的寓意,而今的我们也只能意会,无意深究。
     现代的国情没有必要再去复制封存久已的俗套,历经千百年的陈年陋习在不知不觉间被人们逐渐地忽视,甚至遗忘。泱泱大国的中华,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各个民族的规矩不同信奉的信仰也各异。比如“心花放尽百花红,雪色虽寒不耐晴,正月家山无限景,年年家节惜别情。”的诗句就很耐人寻味,让人遐想不断,甚至有意挖掘。
    相传女娲娘娘正月初七日造人,而后统称为人日子。魏晋时期最为隆重,人胜节当天要带头饰,头饰的名称为彩盛、华胜,皇帝也会乐此不疲,且亲自打理赏赐群臣彩缕人胜的事务,不但要大宴群臣,还需登高赋诗,如初七是晴朗的日子更是欢心鼓舞,预示一年平安顺遂,五谷丰登,此时龙颜大悦便会于民同乐,共庆祥和。
    延续归延续,传承归传承,正月初七吃面条,是家长们对年幼孩子健康成长的祈盼。十七吃面条,也有说辞,是为中年人讨个好兆头,愿他她们健康快乐,责无旁贷地履行好承上启下的任务。二十七吃面条是希望拴住老年人的腿,享受子欲养而亲还在的幸福时光。
    有诗为证“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明辉随笔
                                    2025年2月24日二十七人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念与不念
后一篇:龙抬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