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程高本红楼梦影印本概述(修订版) 一

标签:
文化 |
分类: 曹雪芹脂硯齋與紅樓夢 |
[转载] 程高本红楼梦影印本概述(修订版)一
此藏本为程甲本,分装四函二十四册[1],原书上共有七处钤印,具体为:
在程伟元序首行的中、下部各有一枚钤印,分别是钤在中部的
“幼渔讽籀”朱方印和下部“马陈德馨”白方印;
在高鹗叙首行的最下方,钤有一枚“马巽伯”朱方印;
在第一幅名为“石头”的绣像右下侧,钤有一枚“鄞马裕藻藏书”朱长方印;
在第一回首叶的正面有两枚钤印,其中一枚“马巽”白方印钤在第二行上方天头处,另一枚“马陈德馨”白方印钤在右下角;
在第一百二十回第十五叶背面的最后一行“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终”与“萃文书屋藏板”之间,钤有一枚“鄞马裕藻藏书”朱长方印。
上述印章共五种,分属于马裕藻一家的三个人,其中“幼渔讽籀”和“鄞马裕藻藏书”两枚印章属于马裕藻本人,“马陈德馨”印章属于马裕藻的夫人陈德馨,“马巽伯”和“马巽”两枚印章属于马裕藻的长子马巽。
关于此本入藏国家图书馆的具体细节,笔者暂未见有文章介绍,而在2013年10月中国书店影印《红楼梦:乾隆间程甲本》里面的《出版说明》提到:
在中国书店六十多年的古籍收购、整理过程中,曾有幸收购过两部《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程甲本),其中一部供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另一部在中国书店保存。
因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并不止一部程甲本[2],而马裕藻藏本是否就是当年中国书店收购而来的那一部,则存疑待考[3]。
从网上流传出来的第一册彩色高清图片来看[4],此书曾经过重装,封面题签和扉页均无,第一册包含的内容依次为程序、高叙、像赞、目录和一至三回。正文中存有一定数量的描改、补字、乙改等的现象,大部分是用朱笔改动,也有少量是墨笔。有部分活字的笔画有残缺,后又用朱笔补上。现将一些具体的改动例子列成表格(共11例),并作必要的说明(见表一)。
看影印本,第四回、第六十一回的首叶下半叶残缺并抄补;第二十六回首叶有小部分文字残缺并抄补。第七十九回末有一张贴条,上写有“本回前半仍是乱写,自王一贴之后尚可观。”;第五十四回第四叶正面第一行的行侧有共11字的旁补文字。
另外,在正文的回首回目中存在几例描改的现象:第五十八回“處”被描改为“虚”;第九十二回“從”被描改为“賢”;第九十九回“刑”被描改为“例”。 因影印本没有套红,故不知道这些改动是墨笔还是朱笔。
此书以《程甲本红楼梦》为名影印出版,具体情况如下:
1,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前身)1992年3月第1版1印,大32开精装六册,定价205元,书前有冯其庸的《序——论程甲本问世的历史意义》(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由于此版是用馆藏原有的缩微胶卷影印的,因此清晰度稍差,而且还存在文字漏印的现象,如胡文彬就曾指出在第十九回第十六叶正面第七行第二字漏印了“還”字[5]。原书上有的七处钤印在影印本只见到三处,即第一回首叶的“马陈德馨”白方印和两处“鄞马裕藻藏书”朱长方印。
此影印本出版后,杜春耕曾以此为底本与其所藏的三套程甲原本(均有残缺)作对比,发现部分文字有异,并举出了共10条例子,认为“《书目文献社程甲本》明显是自藏《程甲本》改进本”[6],但后来查验原本,才知道原本上是存在贴改现象的,故导致部分文字有差异。现核对文中所举的10条例子,均为贴改,并不是精心校改后的活字重排。
2,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8月版,16开精装4册,定价205元。
此条信息来源自网上,但未能看到版权页。
3,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
6月新1版1印,16开精装四册,定价880元,印数300套,书的封面有题“红楼梦程本系列”。书前有冯其庸的《序——论程甲本问世的历史意义》(二○○一年四月一日重定)和“补叙”(二○○一年四月十八日晚)、“出版说明”(二○○一年十一月)、“北图馆藏程甲本贴改挖改表”(共34例)和“社科院藏程甲本贴改挖改表”(共5例)。
经核对,在“北图馆藏程甲本贴改挖改表”中共有三处地方出现了排版上的错误:
一是第一一例,原文与改动后文中的“老”字并不需要加着重号;
二是第二七例,原文中的“還不信呢”四字并不需要加着重号;
三是第二六例,原文“也不幾過是風雲月露”应为“也幾過是風雲月露”(多出了一个“不”字),改动后文“也不過是風雲月露”应为“也不過是風雲月露”(改动后的是“不”字而不是“過”字)。
笔者曾用此影印本与社科院藏程甲本的影印本对照,发现贴改挖改的现象并不止表格中所列举的34例,并补充了共46条的“疑似”例子,集中分布在第61-85回,具体可参见表二。
表二:国图程甲本贴改补充例子
“补叙”中提到,此新版是用原本直接重新拍照制版,旧版是用馆藏的胶卷影印。其实此新版经过了两次印刷,但书的版权页却一样。第一印时并没有“出版说明”和“贴改挖改表”,“补叙”的时间则是“二○○○年四月”,且其中有“……三是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此次重印程甲本時,找到了该馆原藏的另一部程甲本。此本较1992年印本刷印时间要早。……”的错误说法。此书首批印刷问世后,被发现序文作者对底本认识有误,故出版社紧急召回,修改后再发行。
按“出版说明”,核验原书贴改情况的有冯其庸、杜春耕和刘世德等,但此种贴改情况似没有引起刘世德的重视,他在2010年发表的《两个程甲本的差异》[7]中,举出了两个例子说明了马幼渔本与社科院本的差异,以证明“从排印时间上说,马幼渔本晚于文学所本”、“程乙本修改时所依据的原书是文学所本,而不是马幼渔本。”,但细看其所举的两个例子,就是“北图馆藏程甲本贴改挖改表”中例二七和例三三,而从贴改情况来分析,根本是不可能得出这两个结论的。
4,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8月三印,大32开精装六册,定价690元。
此三印本,笔者手上有的一种是没有了冯其庸的序
、补叙、出版说明以及贴改挖改表的;亦有网友告知另外有一种是有上述内容的,但两种都缺少了第一回首叶第二行书眉上的“马巽”白方印。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所谓的“三印”是从何计起的(版权页上有“1992(2005.7重印)”字样),则存疑待考。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官方网站上面,此书显示的相关数据则为“版次:B1;印次:Y2”。[8]
另外,杜春耕曾提到,对于此书和社科院藏程甲本的贴改、挖改现象,“笔者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之《程甲本》影印本的2005年第三次印刷本已列有二表加以指出。”[9],说明三印本也应该是有这两个表格的。
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12月四印,大32开精装六册,印数300套,定价690元。
此印次只是把“出版说明”的日期改为“二○○六年十二月”,而“北图馆藏程甲本贴改挖改表”中的三处排版错误也并没有改正,亦同三印本一样缺少了第一回首叶第二行天头上的“马巽”白方印。而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官方网站上面,此书显示的相关数据则为“出版时间:2007-1-1;版次:B1;印次:Y3”[10],此信息均与版权页上的不同。
笔者认为,由于三印与四印的开本从之前的16开改成了32开,导致天头位置空间变窄,于是出现修掉了“马巽”印章的问题。
紅樓夢 存八十回 清曹霑撰 清乾隆五十六年萃文書屋活字印本 十六冊 存前八十回 有圖
紅樓夢 存六十回 清曹霑撰 高鶚補 清乾隆五十六年萃文書屋活字印本 十二冊 存第三十一至六十、九十一至一百二十回
原文地址:明清文学研究网
作者:梁三
一、国家图书馆的马裕藻(1878-1945)藏本
表一:国图程甲本第一册改笔例子
http://www.mqxs.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412/24/112027r9wlnle2u6jc2vl6.jpg程高本红楼梦影印本概述(修订版) 一" TITLE="[转载] 程高本红楼梦影印本概述(修订版) 一" />
http://www.mqxs.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412/24/112028u00zdoqyd8dv2qu2.jpg程高本红楼梦影印本概述(修订版) 一" TITLE="[转载] 程高本红楼梦影印本概述(修订版) 一" />
注释:
[1]此藏本在国家图书馆官网的信息数据为“24册”,登录网址:
其2001年版影印本的“出版说明”中提到“……北圖館藏本主要集中在第三函(第六十一回——第九十回)”,因此推测其分装“四函”。
[2]按著录,国家图书馆还藏有另外两部程甲本的残本,均为郑振铎旧藏。具体可参见: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编:《西谛藏书善本图录附西谛书目》,中华书局,2008年12月,《西谛书目》第134页:
其中第一种是张汝埶和菊圃的评批本,书内有朱墨两色的眉批、朱笔侧批和回后总批。最早由胡文彬于1975年著文向学界披露,详见:《书山深处藏佳本——张、菊评〈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读遍红楼——不随黄叶舞秋风》,书海出版社,2006年6月,第160页。此本在国家图书馆官网的数据信息登录网址为:
而第二种在国家图书馆官网似没有找到相关数据信息。
[3]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的“前言”中提到,1946年北京大学图书馆接收了马幼渔藏书21000册,1949年又入藏了胡适的藏书。目前北京大学图书馆则收藏有一部马幼渔赠送给胡适的程甲本(即所谓的“东观阁原本”)。故此本为何是国图收藏而不是北大,则存疑待考。或从此本程伟元序上的钤印位置来分析,疑此书可能是马幼渔的夫人陈德馨所原藏。
[5]胡文彬:《不能不相,不敢相信——影印程甲本〈红楼梦〉中的漏字》,《魂牵梦萦红楼梦》,中国书店,2000年1月,第246页。
[6]杜春耕:《程甲、程乙及其异本考证》,《红楼梦学刊》,2001年第四辑,第56页-61页。此文后收入曹立波、周文业主编:《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版本研究和数字化论文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7]刘世德:《读红脞录三则》,《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二辑,第138-141页。此文后收入刘世德:《三国与红楼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397-399页。
[9]杜春耕:《萃文书屋程甲程乙再考》,《红楼梦学刊》2014年第一辑,第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