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008-03-08 18:30:48)
标签:

我的论文

教育

分类: 论文案例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事实培养个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了,就能正确领悟语言文字的立体感,深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训练学生语感的方法很多,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可从读中、思中来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在读中训练语感

    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经验的积淀,与导读是否到位息息相关,凡读书,熟则能悟,悟则能化,正如古人所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如《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时可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再让学生有节奏、有表情地潜心诵读,从而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以至于能感悟到文中三次出现的“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个句子所包含作者的三次感情变化,这对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情味的感悟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有些课文的语段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学时可抓住语段的内在联系,进行引读,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层次感。如《火警,119》这一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当学生学完第一自然段后,可提问:小杰到底做了一件什么事?从而引读第而自然段。学完后,可问:当时火势那么大,人们是怎么做的?引读第三自然段。这样学生就能明白整件事是一步一步慢慢发展的,从而为三年级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打下基础,学生也容易体会出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

    二、在思中讲练语感

    有的课文的用词非常精练,教学时应多做比较,或删或换,让学生仔细揣摩,有助于理解作者谴词造句的匠心,进而感受语言。如《家乡的秋白梨》中有一个句子:“秋高气爽的时候,黄中透白的梨挂满了枝头,微风吹来,像在对客人们点头微笑。”其中“挂”字御用极其巧妙,如何让形式呢感体会呢?我设计了以下几个训练环节:(1)“挂”是什么意思?(2)把“挂”换作“结”、“长”好吗?(3)你觉得用“挂”可写出什么?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词语 在句子前后搭配是否得当的语感,有助于以后的写作。

在这些课文中的句子含义深刻,意义深远,难以理解。伴随着《月光曲》来想象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到“越升越高”到“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到“朝着岸边涌过来,”一组组美丽的画面在大脑中展现,学生就能很自然地体会到文章中蕴藏着的买里,从而培养了学生对于语言的形象感。

(此文曾获瑞安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