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出兴趣班的困惑

(2010-03-04 08:29:57)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有小童

幼儿园刚开学,兴趣班报名也开始了。英语、美术、声乐、围棋、舞蹈、电子琴。。。种类繁多、目不睱接。这个时候也是家长容易困惑的时候,究竟给孩子报什么班,孩子的潜力在哪方面,孩子的兴趣又是什么?

从国外儿童教育典范中发现,父母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敏感区”(发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岁时会对某一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顺势加以引导,为孩子的成才打开通道。学校也是以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爱好为教学目的的。比如在新西兰,孩子满三岁就可开始学钢琴和其它乐器。老师以孩子的童趣为出发点,用音乐手法增强孩子的听力、观察力和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具体的做法是老师给孩子们唱歌、跳舞、奏乐器、看图画、讲故事、放录音,将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对音乐的热爱上来。在半小时的学习时间里,只有最后五六分钟让孩子来到钢琴前弹奏一会儿,并没有硬任务,也没有家庭作业。老师绝对不强迫孩子练琴,但非常注重弹琴的质量,尤其重视情感表达要靠谱。关于时间长短要视孩子的年龄而定。五六岁的孩子通常每天练习几次,一次五分钟到十分钟;八九岁每天练习一次,共二十分钟。”(引自刘姥姥原创屋)

反观国内的家长对待孩子学才艺,往往家长的功利心太重,别人家的孩子会这个会那个,我家的孩子也不能落后,随着跟风报这个班报那个班,孩子累家长更累。一旦孩子不想学不能坚持了,家长又把责任孩子身上,感觉自己付出了财力和精力,孩子却不争气。其实呢,应该反思的是自身的出发点,让孩子学才艺是培养对艺术的爱好还是用来作为炫耀、攀比的资本。

对儿子报兴趣班,我自己也走了一个小弯路。最早没有孩子的时候,看报纸、电视上报道,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下,孩子不堪重负。那时我曾说过,等我有了孩子,小的时候什么也不让他学,就让他玩儿。等真有了孩子才发现,那时的想法很天真。当孩子两三岁和外界接触少的时候的确可以这样想。但等孩子大一些上了幼儿园,和外界交流多的时候,尤其知道了别的孩子从小就开始上早教班、蒙氏班什么的时候,就心里打嘀咕了,是不是我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这就是功利心在作祟)于是在儿子上幼儿园以后,狠不能所有的兴趣班都给他报。但儿子只对画画表现出一点兴趣,其他什么声乐、舞蹈,儿子坚决不想学。

在幼儿园的兴趣班学了一学期画画之后,看着小朋友们画出来的几乎一个风格的作品,我开始对继续在幼儿园报兴趣班的信心有点动摇。正好经人介绍认识了心画坊的周老师,于是就让孩子转到周老师的工作室开始学习美术。经过一年的学习,儿子到现在仍兴趣盎然,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这证明了我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从那以后,幼儿园的任何兴趣班就再没给儿子报。一方面是幼儿园请来老师的资历、教学情况无以考证,和家长交流太少;另一方面幼儿园的兴趣班孩子数量太多,动辄就二三十个小朋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好在山大幼儿园的兴趣班全在放学后,报与不报也全凭自愿。不象有的幼儿园占用正常上课的时间办兴趣班,不报的孩子处境很尴尬。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考虑让儿子学一门乐器,目的是想儿子接受音乐的熏陶,之前问过儿子的想法,他说喜欢钢琴,基于他的手指不够细长,我没盲目的答应他。经多方考虑最张还是决定让儿子学小提琴。只要学会了一门乐器再学别的乐器相对就简单些,应该是融会贯通的吧!现在已经做通儿子的工作,近期就要找老师、试听课了。学不学还在儿子喜欢不喜欢,希望他能从中找到乐趣,并且能持之以恒下去。

《学习与兴趣》这本书中提到:学习兴趣是培养出来的,而决不是天生的。当一个人的生命早期,接触到某种东西,如果他能做得来找到胜任感,如果他再找到美感,那就会鼓舞他继续做下去。时间一长,当他一做该事情,就产生生理上的快感,此时“兴趣”就在他身上诞生了。

现在我对孩子在学习特长上有了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学习什么知识其实并不重要,比知识重要十倍的是孩子的学习能力,而比学习能力重要十倍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一旦在孩子身上培养出了学习兴趣,那学习能力就非常容易培养起来。而有了学习能力和兴趣,那学习知识就是一个快乐的旅程,他会易如反掌地学会他想学的任何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童言童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