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歧视女性吗?

(2015-09-16 18:30:15)
标签:

情感

孔子

儒家歧视

女性

              孔子歧视女性吗?

                  张红萍

孔子是否歧视女性,公案还是他说过的那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孔子的这句话是否歧视女性,这是很明显的,如果连这么明显的歧视性话语都有疑问和犹豫再三,这只能说明我们要么是太不了解孔子,要么是崇拜圣人就不敢讲真话了。我们今日谈孔子的这句话,关键不在于求证孔子的这句话是否有歧视女性的意思,关键是为什么此后那么多的人为孔子的这句歧视女性的话进行曲义辩解?!这说明了什么?

为了看看各位名家、大家对这句话的评价与解释,我上网查了查,除了北大的李零先生,明确表示这句话就是歧视女性的,就再难看到有人敢公正地说这句话确实有歧视女性的意思了。最好笑的是人人用自己的方式为孔子曲义辩解,这很令我纳闷,孔子再伟大,难道就不会因为自身所处时代的局限说一些现在看起来政治不正确的话?问题是这些人学问那么高为什么就偏偏解释不通这句话了?比如大家敬重的李泽厚先生,比如汉学专家刘东先生,他们都认为孔子的这句名言是“现象描述”,不是“价值判断”,这问题就更大了,这说明他们也承认女子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事实上他们确实也是这么为孔子辩解的,李泽厚的辩解是:“我以为这句话相当准确地描述了妇女性格的某些特征”,而刘东的意思是:妇女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难道说错你们了?既然没有说错,他为什么不能说?现在女性与其愤愤不平于这句话,不如利用现在的平等政策,发展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嘿,瞧这语气,明明就是教训女性么!

为孔子辩解的人总是说孔子那么仁爱,那么伟大,那么重视孝敬父母,他的话总有他的道理,不会是歧视妇女那么简单。但事实是孔子不仅是歧视妇女的,而且是歧视全部妇女的,这就更令人不解且费解了。孔子本应该尊重女性和感激女性,最不该采取全面否定女性的态度,因为孔子父亲早亡,孔子三岁就失去了父亲,他是年轻的母亲将自己辛苦拉扯大的。因为父亲家道中落,所以孔子在穷街陋巷中长大,也说明母亲将他含辛茹苦养大之不易。遇着这样的家境,孔子应该对女性有不同一般的认识,对女性应该永远存有一种感激之情与敬佩之心,可是没想到的是他竟这样全面否定女性。这是为什么?

孔子在《论语》中谈女性的话很少,谈到的几处也竟是这种鄙视女性人格与否定女性成就与地位的话。孔子在《论语》中讲的那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话主要针对的是男人,不包括女子,在孔子的那个时代和孔子的认知中,“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孔子其实是一个非常可笑也可怜的人,他的梦想就是恢复周公之制,他不向前看,而是向后看,且要行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他崇周敬周公,尊的亦步亦趋。在他看来,周代的一切,周公规定的一切礼乐便都是好的。周贵族统治者有厌女情结,性别关系中总的原则是重男轻女和男尊女卑,这一点孔子坚决维护,他也继承了周的这种女性观。周灭商,周在替“天”行罚商的檄文中,将“妇言是用”作为商王纣王的首条罪状,从此以后坚决不让妇女从政、干政,“妇不干政”,剥夺妇女在公领域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及一切荣誉和封号,妇女“生无爵,死无谥”,这一点他也是力求证实。他与弟子们的言论集《礼记》中体现了女性“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诗经),男主外、女主内的劳动分工的精神,且要求女性顺从、柔顺,并剥夺女性一切权利,女子在家庭中没有权利只有义务。无疑,孔子全方位继承了周贵族统治者的女性观、婚姻观,在公共领域他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在家庭领域他要女性守礼节,重女职,守妇道,从一而终、三从四德,这些都是写在经他及弟子整理的儒家经典中的女性观念。对他来说,女子与小人都是需要管教的,被管教的这些鄙人、底层人、小人、女子的心理和人格都是近似的,因此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再正常不过。

可以说,对于女性,他是接受周代女性观在前,采取对女性的态度在后,而且为了社会的秩序,即礼治,为维护周统治者的性别观他老人家也是蛮拼的。

孔子坚决认同周贵族将女性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的做法,他的具体观点如下:周武王说他有治臣十人,其中之一是他的母亲,但孔子不承认这十人中有武王之母,因此在《论语·泰伯》中说:“有妇人焉,九人而已。”孔子这么说就是有意告诉世人,他反对女人僭越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定位,他要维护男权社会男性一统天下的政治格局,为此不惜否定历史。他不仅反对女人参政,也反对女人干政,《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他编过这样一首歌:“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这是典型的女人“祸水论”,孔子对女人的态度可见一斑。孔子不仅反对、反感女人从政、干政,而且也否认女性有爵位、有号。在《礼记·郊特牲》中有:“‘妇人无爵’,坐以夫之齿”。

孔子对女性在公私领域的态度明确无误,但在家庭中他又最讲孝敬父母,虽然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同,《礼记·丧服四制》讲的很清楚:“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一家无二尊……”。儒家的“礼”规定:“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虽然父母死后都守孝,但父守三年,母守一年。尽管父母在家庭中也是男尊女卑,但孔子及儒家对于母亲毕竟还是孝顺与敬重的,孔子为什么能讲“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样的话呢?

也许我们应该从儒家对妻母的态度讲起,在公领域,所有女性都没戏。在私领域,儒家的原则是尊母贬妻。孔子及儒家歧视女性,只是这一群女性中不包括男性自己的母亲,“婆婆”这个角色是男权中的一员。儒家的人伦原则是:尊老尊长,但母亲的被尊重也只限于家庭,母亲的权威也只限于家务。这么说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或许并不包括母亲,但却包括所有处在夫妻关系中的妻妾,但所有女人都经历过妻妇的阶段,所以这句话还是歧视全部女性的。

从孟子对妻子的态度可见出儒家对妻母不同的态度,一日孟子回家,看到妻子踞坐室内很无礼仪的样子,就嚷嚷着要休掉妻子,母亲批评了他的轻率,并为妻子说情,他马上又改变了自己的决定。他听母亲的话,而妻子则动辄得咎。

从上述公私领域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儒家兴起,在性别方面,一是在公领域继续完成对女性社会历史价值的贬低理论的建构,二是在私领域把妇女纳入男性中心社会“人伦”和“人欲”的价值体系之中。

今天再谈孔子及儒家歧视妇女的话题,是因为今天还有人企图用儒家的一套礼法和婚姻观、女性观安顿现代中国女性,是因为有许多男人仍然认为女性的心理与人格有低劣于男性之处。是因为像蒋庆这样的大陆新儒家代表还一边夸赞伊斯兰和中国传统的礼治,一边通过认为女性只有在家庭中才能找到幸福而企图将女性完全推入家庭私领域空间。我们担心随着儒家思想的推广,会有更多的蒋庆们站出来要求对女性的行为进行更多的整齐化一的规范要求,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对女性不利的传统思想、观念、习俗的沉渣泛起,为此对儒家代表人物有关性别的言论有所甄别,显然是需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