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范曾先生一席谈
(2009-03-11 15:34:25)
标签:
做人做学问审美杂谈 |
周一是我们所的例会,我们一般称学术沙龙,一般情况是海阔天空地聊,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学术这个大主题上。这一周即昨天(3月9日)的聚会是请本所同仁大画家范曾先生做“新春感言”的演说。
范曾先生70高龄,鹤发童颜,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炯炯有神的双眼上的浓眉,虽然在场的人数先生最年长,但他的眉毛却比在场的所有人都浓密。他穿一件质地上好的咖啡色中式对襟上衣,手拿一只精美的烟斗,烟斗发出阵阵上等烟丝的香气,就像焚着一柱沉香屑,先生给我们娓娓道来。
范先生说,当他路过一个村庄,因为修路,村口的一棵1200年的大槐树被伐,他感到万分心痛,灵机一动将此树买了下来,移到自己的庭院,原以为人挪活,树挪死,不想这棵1200年前的大树却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并且枝繁叶茂,在他的院中形成一片荫凉,他说这是树有知,他和这树有缘。初春三月,他将一个藤的树干栽在院中,每天前去看他,可是一日两日,一周两周,一月两月不见藤干抽芽的迹象,但在7月初的一天,也即他生日的前一天,这个藤的光秃秃的枝干上抽出一个小小的嫩芽,现在这棵藤蔓覆盖着他的一间房子,让这房子形成最凉爽的一间房子。他说树木有情,寄以感情的东西总会得到回报。他说万物有灵,我们要存“敬鬼神”之心。
先生由树木花草这些春的消息谈到人生。他说人在宇宙间只是一瞬,不过百岁而已,因此要放下牵挂,不要陷入烦恼,陷入“我执”、“法执”(佛语)之中。我们做学问要从兴趣出发,为己之学,要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去做,其实做学问也是对自己的安慰。他为什么早晨5点就起床读诗词,将中国的古籍通读一遍进行研究,完全是因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终也是对自己的安慰。当然也是为了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太伟大了,我们应该了解。
他说治学的方法就是读书,老实认真下功夫读书,回到经典中来,不要总是想着用电脑东拼西凑,不要走这歪门邪道,如果真想成为大师,就好好读书,好好写几本书,不要只是沽名钓誉。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原则是:你可以顽世,但你不能欺世。
对于不懂的东西不要装懂,不要从众,比如后现代艺术,后现代理论,有的人明明不懂却要装懂,明明不喜欢,但怕人家说你没水平,装着喜欢。什么叫美?当你面对它的时候你感到惊讶、赞叹、爱慕,这就是美,这样的艺术品就是美的艺术品,我们要将艺术的归为艺术,垃圾的归为垃圾。
有些滑稽的低级的艺术,仅仅是这些艺术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可以宽容的,关键是它影响世情,影响风气。
先生从古到今,从生活到艺术,从做人到做学问,汪洋恣肆,侃侃而谈,真诚又风趣。我们听着他那醉人的话语,闻着袅袅上升的烟丝的香味,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