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妇女解放人物钩沉杂谈 |
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办报鼓吹女权的女人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一个女人,那是发生在一百年前的事情。这个故事甚至跨越了两个世纪,那个女人是我们老奶奶级的人物。许多人早已不记得她,因为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忘记了她,只有那些搞新闻史的人才知道她是谁。
但是她值得我们所有人记住她,特别是我们的女性。她就是陈撷芬——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办女报鼓吹女权的人,那是109年前的事了。1899年冬,一个年仅16岁的女孩,办了一份《女报》。在此之前的1898年,中国第一份女报《女学报》问世,《女学报》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个女学堂——“中国女学堂”的校报,办报人是主持“中国女学堂”的一批女性,她们大多是维新人士的妻女,这份报纸的主要目的是报道中国女学堂的事情。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女学报》停刊,在这万马齐喑的时候,一个16岁的女孩所办的《女报》成了接续和宣传妇女解放的惟一一份报纸。因戊戌变法的失败,具有新思想的人都哑口无声的1899年,这个女孩继续着新思想的传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1899年的中国女人,缠着小脚,深锁闺中,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但陈撷芬说——不!女人要上学,女人要争权和男人同样的权利。这个年少的女子,从维新人士哪里获得了妇女解放的思想资源,从马君武翻译的西方女权理论中得到了妇女解放的思想武器。她天生的反叛性格、超人的胆识和勇气,对妇女所处奴役状况的不满,促使她充当了鼓吹女权的激进角色。每个朝代都有它的先知先觉者,这个女孩就是那个时代的先觉者,一个妇女解放的启蒙者。
因为1899年中国的特殊形势,《女报》很快就夭折了。
1902年2月27日,陈撷芬19岁,在上海继续出版《女报》(1903年改为《女学报》)。她亲自撰写“论说”、“演说”和新闻报道。她说女人要独立,不受男子的维持与干涉。因此女人要上学,要有独立的人格,要为社会做事。为此她鼓吹女学,号召女子锻炼身体。为了启蒙妇女,她介绍西方和日本的女子教育,介绍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介绍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领袖们。她鼓励女性好学、向上、立志、争取独立、平等和自由。男女要平等,女人就要和男人一样走向社会,走向公共领域。因此她撰写《女人政党》、《俄妇革命》、《女子从军》、《女子经商》、《女权将伸》等文章,号召女性和男性一样经商、从政、从军,只有参与才能和男人平等。这样的声音当然是惊世害俗的,因为直到1904年清政府还颁文禁止男女同行。但陈撷芬认为必须废除陋习,给女子受教育权和就业权,这样女子才能成为完整的人,才能达到男女平等的目的。1903年,她父亲所办宣传革命的报纸《苏报》案发,《女学报》也被封闭没收。父女逃亡日本。
办报,当一个报人并非陈撷芬的初衷,她的初衷是鼓吹女权,因此到了日本后她参加了争取妇女权力的组织——“共爱会”。因对清廷的不满,她参加了反清秘密组织“三合会”,1904年秋瑾改组“共爱会”,她被推举为会长。1905年,在日本,她和秋瑾、唐群英、林宗素、方君瑛等女子参加了炸弹制造所,准备将来回国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她们回到祖国参与辛亥革命工作。辛亥革命成功,党内保守派排斥妇女参政,陈撷芬和汤国梨、吴之瑛等成立“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要求女子参政,但因敌不过保守势力的反对,又因袁世凯迫害要求参政的妇女,参与辛亥革命的女杰们不得不含泪离开了革命的阵营,继续从事启蒙妇女的工作。呐喊、争取妇女解放14年,但当革命成功后,男人们却说她们没有能力参政,提倡妇女解放、社会平等的先觉者们失言了,1913年她又一次来到日本,像上一次逃亡一样,这一次的逃亡是因为失望。这失望大概是太深了,她来日本不学大家都学的文学、艺术、医学或师范,而是钻研基督教,入日本横滨基督教共立女学校学习。毕业后在三十多岁的年纪与四川人杨镌结婚,双双赴美留学,钻研学问,远离政治,远离中国。
1923年,刚刚40岁的陈撷芬病逝!当她死的时候,并没有看到她希望的理想社会到来,也没有看到她期望的男女平等实现。但她是为妇女解放做出杰出贡献的女性,今天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当女性已经实现了独立、平等和自由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曾经为我们争取这些权利的先觉者——陈撷芬——我们的老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