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针对中老年人的旅游陷阱

(2016-06-12 11:03:24)
标签:

旅游陷阱

中老年人

低价旅游团

旅游

分类: 人事、时评
        每逢假期前后,旅游陷阱的话题又会出现在人们面前,好在随着媒体曝光、各种被坑被宰的事例出现,人们的消费意识也在增强。但是不能掉以轻心的是,不法分子的花样和旅游陷阱也在不断翻新,而且目标更加明确——针对中老年人。
        我每次假期之后都会听父母说到有网友在组织去哪里旅游,比如:900元深港澳4天3晚游、2000元双飞台湾8日游……每次我都会跟他们说这种旅游团可能有强制购物之类的旅游陷阱,但是每次他们也都会说有很多人报名,谁家的谁都去过回来了。然而很明显的是北京单程到深圳的火车K105\Z107的硬卧票就是434.5元,900元勉强支付往返火车票费用,还行驶29小时;而北京往返台北的转机机票也要1800元,8日游的吃住行只有200元的预算——这肯定是有问题的。
        这个端午节刚过,今天父母又在说在打算去旅游——499元青岛、龙口、蓬莱、威海、日照、连云港双人六地五日游。我忽然觉得这种想法屡禁不止不是那么回事,而让老一辈人“吃一堑长一智”的代价也有些大。所以我打算写这样一篇文章,以这次的旅游团为例做一个分析。

警惕针对中老年人的旅游陷阱
      
        这是网友发给父母的截图,我大致提取了对话的要素:
        1.由北京通州出发,山东江苏六地五日游;
        2.两个人费用499元;
        3.有某家公司额外赞助200元(潜台词说这是价格便宜的原因);
        4.报名人自己搭伴;
        5.声明有进店和自愿消费环节,并声明不强制购物;
        6.交费不退还,自己找人顶替;
        7.大家互相不熟悉,报名记录显示的是网名,诸如“道士”、“彩虹”、“公主”这种简单的名字;
        8.现在已经有44组、相当于88个人报名参加了。

        但是问题也随着出现了。

        问题一:虽然山东离北京很近,但是499元加上声称赞助的200元,699元是否能覆盖两个人往返六地的费用(人均350元)?
        这么多人的集体出行是不可能采用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而且火车票的价格显然比汽车要贵,所以我按照汽车来计算交通成本。
警惕针对中老年人的旅游陷阱
        我从百度地图上找到了北京和六个目的地的位置,并做了标注,七个地方的最短直线距离是1623公里,显然这样的路线是不能行驶汽车的。所以我按照行驶路线分别做了计算。
警惕针对中老年人的旅游陷阱
        北京到龙口643.5公里。
警惕针对中老年人的旅游陷阱
        龙口到蓬莱35.7公里。
警惕针对中老年人的旅游陷阱
        蓬莱到威海152公里。
警惕针对中老年人的旅游陷阱
        威海到青岛262.6公里。
警惕针对中老年人的旅游陷阱
        青岛到日照148.4公里。
警惕针对中老年人的旅游陷阱
        日照到连云港119.4公里。
警惕针对中老年人的旅游陷阱
        连云港到北京738.3公里。
        总的行驶里程是2099.9公里,这只是城市间的往返距离,如果算上城市内的旅游路线的话,应该会更多,再加上高速路通行费用,交通费用人均100元不多吧?
        五天四晚的住宿,按100元的双人标间计算的话,住宿人均也有200元了。
        五日三顿,一共十五餐,如果按照旅游团的惯例,刨除第一天的早饭午饭、最后一天的午饭晚饭,有十一餐。十一餐的预算是剩下的50元钱,平均一餐不到5元钱。
        这还没有门票费用——当然,是否会去景区还不一定呢。

        问题二:即使不差钱,那旅游的时间有多少呢?
        往返六个目的地共有七段路,刨除前后两天六七百公里的长途,其实就是三天的时间,三天游玩六个地方,还要跑五段路,大概一天180-260公里的城市间距离和几十公里的城市内距离,平均每个地方停留的时间2小时,如果赶上堵车,就直接甩站不停了吧?

        问题三:会不会是促销营销,那个赞助的公司在打广告,看房团?
        之前父母曾经在北京参与了一个免费旅游的看房团,去十渡看房子,负责车接车送,看完房有一个多小时可以自己转转。所以他们一直觉得这种团也是可以参加的,大不了我不花钱。所以我百度查了一下这家公司的情况。
警惕针对中老年人的旅游陷阱
        百度搜索查到了这家公司的网站,有“官方网站”成为了很多人判断真假的标准。但是紧接着我又到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去查询组织机构代码证。按理说,凡是合法注册的公司都会有组织机构代码证。但是根据“官方网站”上提供的公司名称,是查不到组织机构代码的。
警惕针对中老年人的旅游陷阱
        所以说这家公司可能是有问题的。
        
        问题四:全国哪里去青岛都499元买一送一。
警惕针对中老年人的旅游陷阱
        我百度了一下499元青岛游,百度推荐了链接“青岛499元买一送一旅游”,点进去一看,原来全国各地都有这种旅游:北京、上海、杭州……哪里出发都是499元,甚至还有398元、368元。但是每个广告上都没有旅行社信息,都是提供的个人的联系电话、帐号、支付宝,都是使用网名报名。
警惕针对中老年人的旅游陷阱

        问题五:为什么会是熟人介绍?
        分析到现在,可以看到这个旅游团是亏本的,单人是亏本的,为什么还要张罗这么多人,越亏越多呢?商家做的是买卖不是慈善,所以这里面肯定是有的赚的,那么就肯定是有问题的,去了多半是被坑的,即使没被坑也不是愉快的旅行。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会有熟人介绍,会“现身说法”说自己去过,还推荐别人去呢?这个我没有去过,也没有数据证据说些什么?但是大概能猜测到问题在哪。如果是强制购物的话,很可能会有类似传销的做法,介绍的人会有提成可拿。这么猜测的理由是:第一,这个旅游团肯定不是很好;第二,推荐的人之前去过一次(这样他才能说这个好),而同一个地方短期不会去两次,所以不应该和你同行;那么他积极推荐别人去的动力和别人不想去之后他的反应之间的落差就是有问题的。失落来自不达预期,而预期八成就是有利可图。

        最后,我想由这类事情做一个总结,算是防骗的一些提醒:

        1.中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的生活内容缺少精彩,加上老一辈人习惯省吃俭用,所以会对这种低价旅游团感兴趣,而中老年人和子女联系又较少,对网络又不熟悉,对新鲜事物不了解,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也更容易听信别人的话上当受骗。
        2.假期前后的低价旅游团会特别多,和旅游旺季的价格形成鲜明对比,会更有诱惑力。
        3.现在网络上的比价很方便,12306网站可以查询火车票,携程网、去哪儿网等可以比较机票、汽车票价格、酒店价格。百度旅游可以查询景点门票价格。在网上查询大致时间范围的交通费用、住宿费用,再把餐饮、门票的开支计算进去,就能得出大致的出行预算。有的地方旅游淡季会便宜一些,我给的这个查询方法,也会把这种情况考虑进去。所以如果旅游团价格明显低于预算,肯定是有问题的。
        4.跟团游一定要有旅行社信息,要通过官网支付或者店面支付,要有合同、发票、行程安排。要购买保险。任何旅游,自己保管自己的证件,不应该转交给导游或者其他人。
        5.如果是熟人组织的,那么参加的人应该都差不多熟悉认识,如果是陌生人一起出去旅游,类似旅行社组织的,那就不会透露参加人的姓名、网名这些信息(青岛游参加者又不熟悉又把网名都写出来是典型怕没人报名的心虚表现)。
        6.不要听信熟人介绍的一面之词,因为他不是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不负责旅游的具体安排。要自己考察旅游团的信息。
        7.不要占小便宜。确实有为了营销组织的旅游,例如看房团。但是没有保障,如果出现意外的话,是得不偿失的;退一步讲,即使没有意外,舟车劳顿也不是好的选择。
        8.可以百度搜索关键词,看看网友们怎么评价,有网友会说自己的经历,也会有相关的新闻报道类似事件,例如凤凰周刊2015年第34期就曾经报道《500元双飞港澳游?深扒低价团黑幕》。
        9.旅行费用是可以退还的,只是退还比例会根据退团时间不同而不同。因为人没有出行,并不是所有的费用都会支出,所以有合同和发票在,是可以要求按比例退款的。不退款,自己找人顶替的说法是有问题的。
        10.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官网,同样不是有网站的就是合法公司,查询公司合法性的办法是登录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输入公司名称查询组织机构代码,合法注册的组织机构都是有组织机构代码的。如果没有就是不合法的公司,那么它组织的活动也是没有保障的。

        最后,希望和我一样作为子女的大家,有时间多和父母一起出去旅游转转,就像小时候父母带着我们出去旅游一样。

        段佳明 11:18 2016/6/12
        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blog.sina.com.cn/duanjiaming、weibo.com/duanjiami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塔罗牌:世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