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拖了很久的文,在北京、在上海、在香港、在开普敦、在伊丽莎白港,我都曾开过头,但是写着写着都废了。每个人都有很多秘密,所以我在想当别人都隐藏秘密而活的时候,我是否应该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后来,我发现每次有感触的时候,那些东西又无法连结起来。生活是一条很琐碎的路,就像看过的风景,即使有人和你一样去过,但不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角度、同一个气氛,也不可能有同样的感受。所以秘密,对于别人来说,不见得会有感触,反而可能生来事端。也只能写些可以写的东西。
我很想感谢过去的两年里对我帮助、容忍的人。我知道在壬辰、癸巳的两年中自己的状态不好,我也知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所以能够在表现不佳的时候给予理解和帮助,我觉得是真的情义。包括我自己在内,不只一个人算过我会挂在26周岁,所以2013年我破天荒地给自己保了2000万的保险,然后当过27周岁生日的时候我才松了半口气。虽然事情都不太顺,但是毕竟活着,借用以前领导经常说的一句话:活着是最重要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采用了归零的做法,让自己少揽事情,少接触旁人,不露锋芒地平坦度过。这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会变得无聊,因为会真的有人觉得你无能无用,然后看着各种脸色。其实我觉得这样也好,如果我说是修行就有点高攀,但是总归心知肚明。从下而上的人容易眼拙,从上而下的人则是心明。不过有一点事情上我却与朋友之间有着争议和不同的做法——如何对待自己看不惯的东西。比如有的东西明知道不对,却还要去做的。我则是能不做就不做,即使做了也要加个批注。有很多次朋友都说我不成熟,可是圆滑我会,你总要告诉我追求个什么,而那个追求是否能真正打动的了我。倘若让你为了抢两块钱去打一个小孩,你也不会去做,你觉得不值得对吧?
我追求的意义应该是很大的,比如我一直在推广的BOINC运算,也是把重点放在疾病攻克上。赚更多钱?我没有兴趣。这真的像当初社会心理学上老师讲的那样:当你的生活需求基本满足了以后,钱对人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家里有两套房子,父母一套自己一套,父母有退休金,自己无论怎样能找到一个万八千的工作,生活之外又有盈余,OK了。周围的很多人生活都很辛苦,那是因为你们要买房子,所以领导在批评中国房市的时候,我也默默支持。但是另一方面,你们又都是为了在大城市里的房子,倘若安心回到老家生活,那样的生活也会变得盈余而惬意,比如Nathan放弃了北京的新华社毅然回到了长沙,这绝对是赞的。我曾经写过一篇《逃北者》来讲离开北京的事情,但是怕又涉及敏感内容,一直没有发出来。我如果不是因为这张110的身份证,我也会离开现在的北京,它现在越来越不是我爱的那个样子了。在哪生活都是生活,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健康舒心的地方呢?我知道别人在追求什么,我只是不知道他们追逐了一圈会得到什么结果。就像我在《不破不立》里写的肢解需求。钱并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它只是给媒介。当你经历了身边的人离世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限制他生命的绝对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我不是说赚钱不是好事,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算好利弊得失,做到更有意义。
不过我还是坐在一个风口浪尖的行业搞着金融。这貌似与我现在的想法大相径庭。最开始的时候我也很反感,因为基金从根本上来说一不能降低仓位到0,二只比较相对排名,再加上中国的股市是个绿毛铁公鸡,所以注定大部分基金是亏损的。从做经纪业务开始我就反感卖基金,我不会明知道基金要亏损还会推销给我的客户,即使是任务我也没有完成过。我能保证我的客户平均年化收益到50,基金只是个工具,用不用两可。但是后来我也在想:买基金也是人欲望的表现。如果图安稳,可以去做货币基金或者理财产品,大不了有定期存款;如果有时间又可以炒股,恰恰是没时间而又想要高收益的人才会去买基金。所以真的是收益和风险并存,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从想清楚这一点之后,我终于放轻松了,而之前一直觉得做这事是很违心的。其实很多基金经理都是很努力的,而且有一些人的业绩真的不错。所以用点心思去选也是赚钱的,这就跟股票一样,别踩到雷就行。
说到基金,就不能不能说新财富。这个由《新财富》杂志举办的评选现在已经是风起云涌了。我就不晓得一本杂志背后有多大的动力,能把这个奖项做得惊天地泣鬼神。以至于很多证券公司研究机构会把得奖名次作为考核任务。想一想,公司花钱供人去评奖,得了奖以后就有了名气,会有更多的公司去争,然后要么花更多的钱去留住这个人,要么人就去别的公司了。那这个公司得是多么慷慨!又说,得奖名次会跟公司的形象挂钩,代表研究实力和竞争力,试问有没有个指标代表公司形象转化为收入的效率呢?要知道很多人可是牺牲收入去换名次的,正经的打肿脸充胖子。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奖项应该是个人业余去冲下,公司默许,不介意你想跳槽就行了。现在可好,为了新财富啥都能搞出来,行业受影响,搞不好连累到出版社咋办?
越是焦点的地方越容易暴露问题,所以我才说金融行业风口浪尖。不过事情这么发展下来总有它的道理在。很多事情的出发点总是好的,然后做着做着就生出毛病来了。就像我最近一直在追究的NGO费用问题。事情比较敏感,此处就略去N字。我总结出来的感受就是防范少。这就像一个木桶,如果一开始木桶是十块板做的,就只有十处空隙,如果木桶做细密了,有了二十块板也就有了二十处空隙。社会越来越复杂,事情也是如此,如果防范做得不到位,那么可以钻的空子也就越来越多。
其实我也知道,很多事情都是个人不能干预的。以前总是讲究公平正义,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允许一些事情发生,毕竟地球也是有向阳的一面和背阴的一面。这都现实,不是说不公平不正义,只是角度不一样。有很多时候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就甩到我这来,我整天东忙西忙最后忙不到自己的工作上,做不出业绩,爱批也不讨好。这些我都明白,谁都知道什么活不好干、什么活费时间,谁也不是傻子。但是总得有人去做,因为出发点和目的不同。到现在为止,我对我所处的一切都是满意的,所以我想要的只是维持整个系统环境的稳定可持续。至于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我总会说到我的态度,有人爱出风头就让他去冲,有人适合善后就让他去做,就算是棋子也要物尽其用。再谈到人生价值和自我实现的时候,我总会觉得我的人生不是用来努力完成什么大事的,而是让周围的一切都更协调,防止不好的事情发生。就像我总是写下这些文字,并不是写给谁看,而是更多地备份,好让自己知道原始的想法和感受——这对于一个占卜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段佳明 16:32
2013/10/20
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blog.sina.com.cn/duanjiaming、weibo.com/duanjiami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