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云会一案牵动了社会各界的神经,官方处理问题的方式和结果存在着很多疑点,但却因为它处在强势地位而仍然“屹立”着。其实我觉得现在问题的重点已经不在谁来负罪了,而是通过案件的定性可以看出这个社会风气怎么样。事情引什么而起,又怎样地终了,死掉的是一个上访的村长,如果被上访的人和处理案件的人同伙,那势必会惹人嫌疑。所以我总会觉得这个案件闹到现在,还是一直让媒体和舆论抢先曝光东西,那质疑的就不只是案件本身了,还有官方的公信力。
当官的都想保自己在位的一时太平,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很多,钻空子、占便宜的事情很多。只要不是被推到狗头扎上,就不会逼出最后的阴谋,因为牵扯到的人太多,因为他以后可能还会重新坐回这个位子,因为他不能断了自己的后路。去百度一下:法院院长贪污、检查院院长贪污、公安局局长贪污……当信息闭塞的时候,我们活得还算太平,但是当舆论逐渐开放,我们就会发现,在朴素之后有很大一部分东西腐败掉了。
人们生活的安全感在哪?上海高楼大火之后,有关部门把问题归结于人们的求生能力太差,有网友回到:那些求生意识好的人,都已经逃到国外去了,剩下的烧死、拆迁死、跳楼死、穷死、逼死、奶粉死、地震死、淹死、吃肉死、吃饭死、有病死、乘车死……现在的“致死”因素太多,钱云会案件后,又多了一个“车祸死”。哪怕住在自己的家里、走在校园里都不安全,那逃生意识要我们逃到哪里呢?
“李刚案”后,高院重新定义了交通肇事逃逸的量刑,这法律就像挤牙膏一样,而它也只被用来惩罚,不具有警示意义——有权力的人不用惧怕法律——这是“李刚案”给我的印象。而钱云会案后,我又发现:我们应该惧怕法律,因为你不知道它会保护谁。“李刚案”已经过了风头,渐渐地淡出了舆论,但是它还是会在人们的心中记上一笔。同样,钱云会的案件,人们也是无法左右定性定罪的,但是人们的心中还是会有自己的一杆秤,对这整件事都有个评价,然后记上一笔。
严查钱云会一案,不仅是给逝者以尊严,更是给生者以安慰。
段佳明 12:12
2010-12-30
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blog.sina.com.cn/duanjiami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