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共同关注》,这期的主题是东汽中学的高考生。在看节目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有着这样的一个想法:应该给这些地震灾区的高考生们适当的降分录取优惠,给他们的大学梦开一条捷径。
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我们看来,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道坎,除了选择合适的考生去合适的学校这个分配作用,还对大学生提一个基本的知识能力上的要求。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哪些能力,可以通过考试来做筛选,不合格的上不了大学。但是高考是不是完全发挥了这两方面作用,我敢说不。我看到的大部分的情况是好的,我看到的趋势是好的,但是总会有一些瑕疵。这种瑕疵并不会影响大的趋势,甚至可以被忽略,但是它或多或少的都会让人对高考,对公平有所质疑——这也就是每次高考都会被拿出来说事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知道,当我们提出要给地震灾区的孩子们适当降分录取优惠的时候,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认为有失公平。那我就要问一句:什么是公平?作为北京生源的我,知道大城市的考生会比其他考生在成绩上占有相对优势,当初我们比外省学生低100分,也能比他们上更好的学校,为什么,公平吗?我说这是公平的,抛开试卷难度差异不看,我们在大城市里接触到的东西要比山村里面接触到的多得多,我们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强的社会交际能力。如果在知识上、智力上没有其他的缺陷,我们可以凭借着我们的这些优势做得更好,所以我们值得被录取。以经历、能力替代成绩,这不违反公平。
回头看地震灾区的高考生。5月12日地震,失去亲人或者朋友、身体伤残、心理受到创伤,哪怕仅仅是校舍被毁,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高三的复习生活,一天的时间能影响很多,面对着数十天的校舍重建,几个月的心理恢复,甚至还有未完成的身体康复,他们能坚持到高考已经很不容易了。或者换个角度想,这损失掉的时间和承受的痛苦,对于他们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再者,经历了一次地震以及地震带来的种种痛苦,我相信他们在心理上会其他的高考生更加成熟,他们能体会到人生的更多东西,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他们在智力上、努力上并不比别人差,是灾难耽误了时间,时间带来了损失,但是这一切也给他们比别人更多的经历和感受。如果大城市的考生们可以拿经历和成长当分数用,他们又有何不可呢?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为地震灾区的高考生们降分录取是一种善良和仁慈。确实如此。但是我们不应该把这种善良当成是怜悯,我们要做的是捍卫这个社会公平。
段佳明 14:39
2009-6-6
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blog.sina.com.cn/duanjiami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