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案例分析题:在学校教育中,有的班主任怕问题生在课堂上影响他人,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就拿安排座位这件事来说,有的班主任采用了下面的某一做法:(1)设“隔离带”,其典型的做法就是前后左右都是女生,中间安排一名问题生,让他处于包围圈之中。(2)有的老师喜欢为纪律差的学生设“专座”。有的老师把“专座”
设在眼皮底下,这样便于控制;有的老师设在犄角旮旯,以减少影响。(3)有的老师喜欢用“游击式”的方法来安排座位,对那些纪律问题严重的学生,班主任今天当众命令他“坐这”,明天命令他“坐那”,意在找一个有利于克服他毛病的环境。可班主任没想到,他会像火种一样,坐到哪,哪儿的学生就会说起话来。最后老师也不得不承认“哑巴挨着他,也会开口说话”。
请问:这些做法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吗?为什么?
对于有些班主任老师怕问题生在课堂上影响其他的同学,而采取的设“隔离带”、设“专座”以及用“游击式”的方法来安排座位的方法,我认为这些做法是非常不科学也根本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且有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用这些方法给孩子安排座位,这孩子肯定会想:你班主任这么给我安排座位,不就是因为我学习不好、表现不好,你就对我另眼相看吗?那你就等着瞧吧,你不管把我放哪儿,我都能把你班级给搅乱了。还有的学生会破罐子破摔,反正你班主任不想管我,干脆我就混日子吧……
如果班上出现了问题生,班主任想通过以上的三种方法来解决问题,那只能说明这个班的班主任不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是缺乏责任心、爱心、耐心和班级管理能力的,当然最后的结果也只能问题没解决,还不得不承认“哑巴挨着他,也会开口说话”。所以班主任碰到问题生,首先要去想办法对他身上的问题进行诊疗,拿出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案,同时发动全班同学的力量帮助问题生,使其找回自信,激发他的进取心,安排座位时要考虑对问题生有帮助,不能安排特殊座位进行隔离。
我所在的班级有一个问题生叫龙龙,他上课爱做小动作,经常用手指戳旁边的同学,有时自己坐那儿想事,自己傻笑,做事马马虎虎,磨磨蹭蹭,对于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最简单的知识自己能多少掌握点儿,应该属于比较轻的不良行为习惯型问题生吧!我是这样给他安排座位的:我在班级中跟同学们讲,龙龙同学这段时间的学习有点退步了,老师心里特着急,谁愿意主动帮帮他吗?因为龙龙的品质还不错,和同学交流没问题的,也因为是小学生,孩子的积极性特别高,我发现竟有一半的同学举手。这里面有学习和龙龙差不多的,也有不少女同学举手。我一看,心里特别高兴。我就对龙龙说:“你看,咱们班同学多有爱心,这么多人想帮助你呢,你呀,自己选个同桌吧?”龙龙站起来环顾了一下四周,对我说:“我选畅畅吧!”他选择我们班脾气最好,最有耐心的学习委员刘畅畅同学。那好吧,那你和刘畅畅的同桌交换位置吧。这次安排座位后,龙龙真的有了进步,因为是他自己选的小老师,所以他事先答应,一切都听刘畅畅的,一段时间后,他各方面居然有了很大的进步。家长会时,我还向龙龙家长说起龙龙的变化,并请他在家也做好协助工作,他妈妈说,多亏了人家刘畅畅同学了。
当然对待像龙龙这样的问题生特别需要耐心,因为这种事最容易反复。班主任教师不可急于求成,导致孩子信心丧失,破罐破摔,要不断和他交流,和帮助他的同学交流,了解他的表现,在安排座位时更应本着为了孩子进步的原则来安排,切不可设置“隔离带”,安排特殊座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