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播出以后,大家对玉秀这个人物非议不断。我因此被一些网友骂做脑残、白痴、洒狗血。骂得有理,我一概照单全收。有人骂,说明这个人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尽管被骂,我还是要旗帜鲜明地说:玉秀是我在《南下》中所塑造的自己满意的人物形象之一,之所以满意,是因为过去,特别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还很少有人把这类人物当成一个“人物”塑造过。
玉秀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叫大坞冲的小山村,那个村里大部分人都姓屠,玉秀家姓钱,是小姓,家中惟一的男丁钱长山参加革命早早地离开了家,家中只剩下她和体弱多病的母亲。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会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可以说,女孩子玉秀从小是把自己当成男人长大的,在这个环境中长大的她,不能不变得彪悍、自私、狭隘。如果一直生活在那个环境中,她或许能和许多的农妇一样平安地渡过一生,但命运改变了,孟思远把她带出了山村,并且,乌鸦变凤凰,一下子变成了县长夫人,又进了大上海。玉秀的所有作为,都由出身、环境和命运的巨大变化而起。不能说玉秀不讲理,其实仔细听听,每一回玉秀都振振有词,只是,她有属于她自己的、属于小农经济的逻辑,这个逻辑的基本意思就是:你是我的,我是你的,除此之外,其他人都是天敌。
有网友说这样的人有吗?真没有吗?仔细想想。如果现在已经少见,那只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自由。想想过去,想想当我们被人际关系、被土地、被单位、被街道和村庄紧紧地绑在一起的时候,这样的人物是不是比比皆是?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这句话似乎不久前还不绝于耳,有多少人曾经被痛苦的婚姻折磨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我本人喜欢玉秀,还和我另外一个创作的基本理念有关,那就是,不必为弱者讳。长期以来,我总有种感觉,可能因为我党过去的群众基础大部分是穷人的关系吧,在事关劳苦大众的创作中,我们总有种有意无意美化弱者,为弱者讳的倾向。我们歌颂贫穷,歌颂穷人的道德,我们避而不谈贫穷必然带来的人性的弱点,要求穷人即使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也要有高尚的道德。而事实上,贫穷当然会产生某些美德,比如,吃苦耐劳,比如,克勤克俭,比如,爱护家人,为家人自我牺牲。但贫穷当然还会产生一些弱点和罪恶,比如狭窄、自私、短视,没有廉耻、缺乏自尊,甚至还有仇恨、杀戮。在近年来发生的大量恶性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的罪犯都出身贫寒。我对他们毫无例外地都抱着同情和悲悯,正如我同情和悲悯玉秀。贫穷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没有机会知道人应该怎样活,命运又使他们和玉秀一样,突然被抛进了现代化的城市,要想不迷失,要求他们有多么高的定力和道德?
为什么要为弱者讳?事实上,并不一定是低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腿上有牛粪就是不干净,不能因为是牛粪就变成了干净的。要知道,把贫穷的人歌颂得很高尚,事实上是对穷人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这对穷人是不公平的。贫穷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会让一个人变得和玉秀一样狭窄自私凶悍,甚至会导致犯罪,这也就是我们要努力消灭贫穷的原因之所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不需要产生大量的富翁,但应该让这个社会里所有的人都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一个人过得象玉秀一样是可耻的,但这责任不在于玉秀,而在于她生活的环境和社会,这也就是玉秀的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