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思远的劫--南下创作漫谈之二

(2010-01-13 16:22:27)
标签:

杂谈

 

  找到了《南下》的角度,就找到了孟思远。
  孟思远,我所创造的为数不多的自己满意的形象之一。一个天性淳良的农家孩子,个性内敛,心思缜密,有点轴,有点腼腆,一件事,在别人那儿一阵风吹过,而在他那儿,却总会停留老半天,并总会投下一个影子。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形象,不够豪爽,不够大气,但在我心里,他是真正的英雄。他的勇敢,不在于外,而在于内,他总是和自己过不去,并且在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变得天下无敌。
  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英雄,这样的英雄,能否承载有关方面对这个题材的期待?当开始做大纲的时候,我对此心中无底。大纲写了一半,我要求提交领导审查。那一天,我们坐在会议室里,主要领导匆匆忙忙进来,一边走一边笑着说:孟思远一开头就犯了两次错,这两次错犯得这小子挺可爱。大家笑了,我一块石头落地。
  孟思远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共犯了三回大错。头两回是政治错误,由组织上给了他处分;第三次没人处分他,但生活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孟思远就在这不断的劫难中成长起来。
  孟思远的第一次错犯在离开母体时。当一个农村孩子离开农村走向城市的时候,他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离开母亲,离开生他养他的土地。孟思远做不到,他太留恋他的根他的土地了,于是他本能地想逃回去。但是,已经开始成长的内心阻止了他,使他及时地中止了逃跑的步伐。
  孟思远的第二次错犯在离开家族时,在本剧中,娄振和孟思远不是同一个家族,但他们是同乡,而我们都知道,所谓同乡,实际上就是家族的扩大化。孟思远进了城,城市代表的是现代文明,现代文明所要求的是原则、规矩,孟思远做不到,他把同乡和兄弟看得高于一切,更何况,这个同乡和兄弟还帮助过自己。这一回,这个理念过于强大,孟思远仍然过于稚嫩的内心无法战胜它,于是他不得不再一次接受严厉的处罚。在原剧本中,这种处罚比电视剧中来得要严厉得多。他不光受到了组织处分,他还因此失去了面对周玉的勇气,并直接导致他后来犯下第三次错。
  孟思远第三个错误犯得太沉痛了,这成为他生命中一次真正的大劫。但奇妙的是,导致他犯下这第三次错的却是他从农耕文明中所接受的全部美德造成的:知恩图报、舍己为人、孝悌两全、一诺千金......在持续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中,我们还能培育出比孟思远更好的人格吗?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种人格,做出了这样愚昧的事情,到头来,害了自己,害了周玉,害了玉秀,甚至,还害死了常山的母亲。没人强迫思远这样做,相反,所有的人都在阻止他,只有他自己在坚持,因为,他迈不过心里那道坎。那不是一道坎,那是我们农耕文明所创造出来的全部传统道德,我们一直按照它的要求来做人,到了现代化的门槛上,我们才知道它是如此的愚昧、落后、害人不浅。
  孟思远一步一回头,磕磕绊绊,历经劫难,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搏斗中苦苦挣扎,在冰与火的交战中磨砺着自己,锻造着自己,把属于旧时代的、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根系一点点从自己身上拔除。在农耕文明中他越好,走向现代化他越难,这就是男主角是孟思远而不是更优秀的唐志先的道理。也就从这个意义上,我不赞成电视剧中把孟思远起步的层次提高,把他描绘成一个知识分子,还吟诗作赋,附庸风雅。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孟思远在本剧中走了一百里,原来的孟思远是从十里二十里起步的,他艰难跋涉了八九十里;而现在的孟思远可能是从五十里甚至六十七十里起步的,他只走了三四十里。
  顺便说一句,我个人认为演员杜淳出色地演绎了孟思远,不光因为他的演技不错,更在于,在我和杜淳的两次接触中,我感觉杜淳本人就是一个天性淳良的孩子,不用演就占得了先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