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历史文物之古遗址篇
(2024-04-30 11:27:02)
标签:
尉氏县人文历史 |
尉氏县历史文物
尉氏县地处中州,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文化遗址,地上地下遗留甚多,有的载入史册,有的列入旧志,并有遗址可考。但因历代官府不重视,不管理,任其风雨剥蚀。加之兵祸水患,很多文物遭到破坏,幸存者为数甚少。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文物的收集管理工作,并制定一系列保护文物的政策法令。本县根据上级指示,1956年和1984年,进行两次文物普查。通过普查,一方面证实了旧志所记载;另一方面又收集大量流散在民间的文物,发现大批文化遗址。在普查的基础上,县人民政府于1957年5月和1985年7月,公布了两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分类记述千后。
1、新石器时代早期兴龙岗文化遗址
兴龙岗位于洧川镇北二里处,面积3.5万平方米,1956年至1985年,先后三次发掘有石斧、石镰、石铲、石磨盘、红陶罐、尸骨和鹿、猪化石,证明七八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本县境内已有人类劳动生息。
2、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遗址
至今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椅圈马、靳村、迎安寺和下赵遗址属于此类。
椅圈马遗址:在县西25里椅马村东南500米处,面积约二百亩,文化层厚1-1.5米,采集有石斧、石铲和陶器。
靳村遗址:在南曹乡靳村东1里的土岗上,面积77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石刀、石斧石凿等。
迎安寺遗址:位于蔡庄乡大新庄岗上,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7米。
下赵遗址:在大营乡下赵村北700米处,面积约二十二亩,包含有仰韶到商周时期文化
3、龙山文化遗址
冉家遗址:在岗李乡冉家西坡,面积1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系原始村落遗址,出土文物有单孔,双孔石铲、扁园柱形石斧和石镰、石刀、石箭头等,距今五千年左右。
同刘遗址:位于大马乡同刘村东北岗上。
窦庄遗址:在大马乡窦庄东北,文化层3米厚。
4、商周文化遗址
吴岗遗址:位于张市乡吴岗村,面积15亩,厚度2米。
大王货遗址:在十八里乡大王货村西北,面积1.5亩。
要庄遗址:位于县城西南要庄东北,面积6万平方米,已划为保护区
5、名人遗址
尉缭三台:即战国尉缭子点将台、看花台、梳妆台。座落在县城东北隅。点将台在现尉氏一中后边,看花台在点将台之东城墙上,梳妆台在点将台之西二十余步。
阮籍啸台:即魏晋阮籍舒啸处,跨于小东门南面,东城墙里侧,台高5丈,阔2丈,有层3楹。唐宋以来,苏轼等名人曾登台赋诗。明嘉靖十四年(1535)、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和民国4年(1915)曾多次重修,日寇犯尉时被毁,现仅有一土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