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国良畅氏名人录
(2022-11-24 10:56:58)
标签:
畅国良畅氏名人录畅氏族谱畅氏溯源畅氏家谱 |
畅氏名人录
畅国良
畅
西汉时期著名学者,撰有著名的《水德经》。
畅惠明(生卒年待考)
南朝时期齐国著名学者,撰有《论语义》十卷。
畅
唐朝著名大臣,官至户部尚书。河东人(今山西永济西)。从乡邑里考中进士。天宝末年,安禄山上奏任命畅璀为河北海运判官,历三次升迁任大理评事,副元帅郭子仪征辟他担任从事。
至德初年,唐肃宗刚刚即位,大规模招揽俊杰之士,有人举荐畅璀,肃宗召见他,对他很满意,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转任吏部侍郎;广德二年十二月,担任散骑常侍、河中尹,兼任御史大夫。永泰元年,又担任左常侍,和裴冕一同担任集贤院待制;大历五年,兼任代理太常卿,后又升任户部尚书;大历十年七月,畅璀去世,唐代宗追赠他为太子太师。
畅璀豁达倜傥,有口才,喜欢谈论王霸之略。在官任上只是催督属下,自己则只是谨小慎微不犯错误而已。
畅
唐朝著名诗人,畅璀之子,河东人(今山西永济)。唐后期儒士。官宦世家,畅璀之子。初以子弟被召从军,后登大历七年进士第。贞元初,为太常博士,终果州刺史。
畅
唐朝著名诗人,畅璀之子,河东人(今山西永济)。开元初登进士第,九年(721年)中拔萃科,官至许昌尉。其《登鹳鹊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之句,盛传于时,历代所赏。然而,此诗多误为畅当作。
畅诸《早春》:“献岁春犹浅,园林未尽开。雪和新雨落,风带旧寒来。听鸟闻归雁,看花识早梅。生涯知几日,更被一年催。”
畅
唐朝著名官吏。河东人(今山西永济)。唐德宗贞元初年(公元784年)为尚书左丞;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畅悦出拜湖南观察使;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自任太子左庶子,拜桂管观察使。后逝世于镇所。
畅
唐朝著名画家。河东人(今山西夏县)。善画山水,似李思训。其子畅明瑾亦工画。
畅明瑾(生卒年待考)
唐朝著名画家。畅巩之子,亦善山水,妙过于父。
畅大隐(生卒年待考)
宋朝著名学者。洛阳人。曾事程颐。撰有著名的《程氏遗书》二十五卷。
畅
元朝诗人。南阳人。尝注《地理指掌图》,仕为汴幕官,赠太中大夫、上轻车都尉、魏郡侯。
畅师文(公元1246—1317年)
元朝著名元朝大臣、农学家。字纯甫,号泊然,南阳人(今河南南阳)。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
至元五年,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十二年,丞相伯颜攻宋,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十三年,编《平宋事迹》上之;十四年,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十六年,安西王承制改四川北道宣慰司经历,寻除承直郎、潼川路治中。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十九年,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二十二年,佥西蜀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事;二十三年,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二十四年,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
二十八年,改佥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司事。时更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三十一年,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
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七年,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顷之,以疾家居;九年,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十年,改太常少卿,转翰林侍读学士、朝请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
至大元年,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二年,加少中大夫;三年,请补外任,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公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皇庆二年,复召为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除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使,以病去官。延祐元年,征拜翰林学士、资德大夫,行至河南,复以病归襄阳。四年秋八月,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年七十一,葬襄阳岘山。
泰定二年,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肃;后至元八年,加赠推忠守正亮节功臣。
三子,长曰笃,仕至太中大夫、江东道肃政廉访副使。
畅
元朝翰林学士、魏郡公畅师文之季子,南阳人。官至太中大夫、江东道肃政廉访副使。
畅
明朝著名官吏。官至泰安知县,有循声,以母忧去。民颂于副使,以闻,明仁宗朱高炽命其服阕还任。明宣德元年,服阕,吏部以请,明宣帝朱瞻基命其依先帝之命还任。
畅
明朝著名官吏,字文通,山西河津人。明成化十四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二十五名。之后由长垣知县擢御史,巡抚浙江。当时岁饥,畅亨奏罢上供绫纱等物。明弘治元年,又请罢温、处银课,欲置镇守中官张庆伏法。后反为贪官张庆所构,贬谪泾阳知县。
畅
明朝著名官吏。字子实;陕西陇西人(今甘肃陇西)人。明正德十二年进士,中第三甲一百六十七名。之后初授无锡知县,历官刑部广东司主事。后于福建司员外郎,决狱多所平反。明嘉靖九年,畅华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分巡河东道,弭盗安民。畅华在职三年后,以年近六十岁为由,奏请退休而去。
畅一鹏(?—1641年十二月十九日)
崇祯十三年(1640年),任尉氏知县。畅一鹏,山西河津人,举人。持己廉慎,接人谦恭。崇祯十三年,鄢陵贼徐完作乱,请兵剿除,民获安堵。崇祯十四年腊月,闯贼破城,殉义死之,大节凛然。
张士吉《乞申恤殉难畅公状》:“为申转题恤以安忠魂,事山西平阳府合津县举人畅一鹏,于崇祯十二年选尉氏令。……无何闯寇河阳攻城陷镇,势如摧枯拉朽。令闻而心奋,备火器矢石,协乡绅士坐卧城守,不遑暇食。
至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贼果至尉,环攻。令率众守御,弥历誓不与。贼俱生不意,彼众我寡,城破身缚。执至闯前,偪勒投顺。令挺身不屈,大骂贼子:“惟速一死,以报明主,肯偷生苟活,北面以事尔辈耶?”大触寇,怒,立毙刃下。……”
畅
清朝顺治三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九十五名。河南孟津人。
畅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举人,字君筹,河南新乡人。以亲老不仕,穷学程朱理学,力求实践,从学者甚众,祀乡贤。育畅泰兆、畅泰征二子。
畅泰兆(?—1711年)
清朝著名官员,字子交,号素菴,又号含元,河南新乡人。幼时从学孙奇逢,康熙十八年(1670)中进士,中第三甲七十八名。历任祁门、稷山县令,两邑皆有善政,稷山民建祠记之。康熙庚午河南乡试房考官,力荐方苞。康熙四十二年(1703)任礼部仪制司主事,康熙四十五年(1706)提调场屋,担心弟泰征引避不能参加会试,辞官归里;升工科给事中,孤清不渝;后引疾归,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乡,方苞志其表。祀乡贤。育畅中振、畅中擢、畅中抡三子。
畅泰征(生卒年待考)
清朝康熙二十年(1672)举人,偃城教谕。
畅中抡(生卒年待考)
畅泰兆季子,字拔公,号思齐,又号德辉,郡廪生,工于书画篆刻,善书行草,得钟、王精髓,其字与殷元福的文、郭淲的画被称为新乡艺苑三绝。
畅
畅中抡长子,承畅中振嗣,号逸群,年十二即中乾隆三年(1738)举人。孝养老母,不求仕进,创办古鄘书院,登门求学者众,著有《鄘南书院课则》、《冷香吟》、《学布草》、《新乡县志》。
畅俊年幼时就非常聪颖,其外祖父殷元福曾口占诗“慧业应知是国华,东林有子握龙蛇,半夜怀抱冯谁说,可似渊明纪孟嘉”来夸他。殷元福同样为泽州移民,祖籍泽州苇町里,畅俊的学识大多来自殷元福。
畅于熊(生卒年待考)
畅中抡次子,字光群,号敬修,原名佶,恩师丹阳蒋家驹视其有相国熊赐履之风,更名于熊。十九岁时中雍正二年(1724)进士,中第三甲二百一十二名。得到礼部尚书张伯行的极力推荐,雍正帝对其温语有加。雍正九年(1731)授湖北黄冈知县,除弊兴利,倡修问津书院,一时科名鼎盛。以劳卒官,年仅三十。著有《黄冈县志》十卷、《高都纪游》一卷。
畅云松(生卒年待考)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三十九名。山西祁县人。
畅曾羽(生卒年待考)
清朝雍正八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五十二名。山西河津人。